钟南清 张彩霞
“我的父母都是保护区第一批职工,我在这里长大,自小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选择回到这片土地工作。”这是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管理科科长程林选择守护武夷山的理由。他接过父亲守护武夷山的接力棒,一干就是27年。他用脚步走遍了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山水水。
程林,今年48岁,1995年7月从南昌林业学校毕业分配到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在保护管理站、科研管理科等一线岗位工作,现任科研管理科科长。
程林在保护区里出生,在山里长大,从小感受着父母对这片大山的深厚感情和敬畏之情。程林长期在科研一线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程林回忆,在1999年,他与同事们开展野外调查,遇到了一只大黑熊。好在黑熊没有对人进行攻击,等黑熊走远,大家才反应过来,此时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保护区辖区内的武夷山镇西坑村经常会因为毛竹山的边界等问题,村民之间发生一些口角,甚至打斗。
1997年冬天,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决定让有群众基础、又有专业技术的程林牵头挑选技术骨干3人,组建分山队,将6300余亩的毛竹山林分成156块,还要做到远山和近山的搭配,任务艰巨。程林表示,当时只能靠罗盘仪、标杆、皮尺等工具硬测,用双脚去丈量。当时正值暑期,蚊虫特别多。就这样,分山队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分山工作。据悉,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地再也没有发生过毛竹山林权属的纠纷。
在野外科研工作中,程林和技术人员齐心协力确保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2019年,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黄腹角雉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入选生态环境部、原国家林业局等7部门联合开展的“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十佳,工作成就和经验被收入《中观自然》一书,其英文版作为2021年10月份在云南昆明召开的“世界《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资料之一,向世界介绍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在做好科研的同时,程林在编制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科研报告、各类调查监测方案设计、项目申报、绩效工作等方面,特别是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总体规划(2022-2030年)》做了大量工作。帮助确定了以中国特有濒危雉类黄腹角雉、中国特有濒危兽类黑麂和中国特有孑遗植物南方铁杉为代表的“黄岗三宝”,使保护区的科研监测水平和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谈起辛劳的妻子、今年参加高考的儿子和已经去世的父母,程林表示,自己对家庭没有尽到责任而感到愧疚遗憾。程林感慨万千:“我只有坚定武夷保护的理想信念,才能对得起他们。”
笔者问程林:“你完全有机会走出大山到县里去工作,为何还要留在这里?”他说:“我习惯了,对这大山也有不舍。”
采访结束,程林转身离开,又上山去开展科研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