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渐鸣
笔者喜欢绘画,画自己喜爱之物,其乐融融。
今年“五一”回老家,笔者又看到了许多毛茸茸的小鸡,煞是可爱。上班后便想着画小鸡。画小鸡,当然绕不过齐白石。他画作中的许多小鸡形态各异,生趣盎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笔者画小鸡时,脑海中会闪现他的笔墨,但仅仅是闪现,因为浮现最多的还是生活中的场景。小时候,家里常有母鸡孵小鸡,从安蛋到抱窝的等待过程是焦急而满怀期待的,对小鸡啄壳出来的那一刻欣喜简直无以复加。笔者经常照管小鸡早上出笼、喂食,傍晚归笼,逮着机会把小鸡捉在手心玩玩,那份怜惜之情如捧明珠。
笔者试着在一盆兰花下配了5只小鸡,它们抬头仰望,一朵兰花低垂,正得呼应之妙,题名《寻春图》。画面顿有几分生趣,心欢喜之。
笔者曾经过眼胡润芝先生的一件四尺整张《小鸡图》,至今印象深刻,因为画上足足有一百只小鸡,浓淡相宜,聚散自然,对纸如闻“唧唧”之声。笔者也尝试画鸡群,一队小鸡,争先恐后,队形蜿蜒,由近及远有的站立,有的沉思,有的追赶,有的回头,各有各的表情。画鸡时想的是人,而题款借用了一句歌词“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画外之旨,油然提升。后来又画了一群小鸡在拖口罩玩,非常有趣。
有了小鸡宝宝,自然少不了鸡妈妈。于是,笔者又想起小鸡在母鸡身边前呼后拥、下钻上爬时的情状。记得小鸡出笼或归笼时,总会有一两只站到母鸡的背上,或立在鸡笼边筐上不敢往下跳。这时,小鸡稚嫩的叫声和母鸡慈爱的“咯咯”声此起彼伏,那种温馨和乐的场景使得笔者在画画时的心情都是温温软软的。笔者特意画了一只母鸡带着30多只小鸡,那其中有它的宝贝,也有“别人家的孩子”,热热闹闹的一大群,多么祥和!
由母鸡又想到公鸡,《金鸡独立》,是单独画一只。如果画两只呢?就让它们打架。小时候这个场面看得也多。当笔者想到画斗鸡,表情也就跟着严肃起来。先是画了两只怒目相向的公鸡,题款“谁怕谁”。发到朋友圈,有人说“让他们打起来”。我的老师甚至为此作了一首诗:“五德神鸡斗兴来,磨牙砺爪锦衣开。一冲一跃无停息,胜负难分谁判裁?”为了对得起大家的关注和期待,笔者又画了两只斗起来的公鸡,振翅伸爪,颇有“鸡飞狗跳”的味道。朋友看了又说:“让脖子上的毛竖起来,让啄下的羽毛飞起来!”大有呐喊助威之势,鼓动得笔者画兴倍增,于是又画一张。为了体现打架现场的恐怖气氛,在飞起的两只公鸡下添了几只惊惶失措、四下乱窜的小鸡。题款时,忽然想起5岁小儿日前背诵的《弟子规》里的一句“斗闹场,决勿近”。很多人看了,都被那撒腿乱跑的小鸡逗笑了。
画鸡的兴致,持续了一周,大大小小画了20多幅。在画第一幅小鸡时,笔者并没有想过要画鸡族一家,一旦动笔,各种奇思逸兴便纷至沓来,全在闪念之间。画画,笔墨之外,不要拘泥于哪家哪派,最重要的是要有生活和独特的感悟。有了想法,就赶紧大胆地画吧,技法要慢慢老到,但兴致可遇而不可求。能把想法形于笔端,情趣传于纸上,意味让人心领神会,这就是画画带给人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