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好城市“守门人”

——记南昌西站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李春

  本报记者 张武明 邱辉强

  “一切运转顺利,我们的付出也许不为人所知。但一旦出现问题,影响的就是南昌甚至江西的形象。事关重大,不容有失,必须做到全力以赴。”自去年6月履职南昌西站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以来,李春时刻提醒自己:做好每件小事,确保不出大事。

  与李春约定的见面采访时间,是7月2日上午。正值周六,南昌西站人流熙攘,李春的脚步同样未曾停下,一会儿到出站口防疫监测设备旁察看人流情况,一会儿接个电话就忙着去处理紧急情况。“每到节假日,别人可以休息,我们继续上岗,而且比平时还忙。晚上一看微信朋友圈运动步数,经常排在前几名。”李春说。

  李春工作的一大特点,是事杂活多。

  南昌西站是全省最大的高铁站,驻站单位既有派出所、城管等执法单位,也有客运和物业管理等企业,工作涉及面广。南昌西站综合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凝聚驻站单位合力,共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15家管理服务单位之间,相互不存在隶属关系。做好协调工作,需要我们主动向前迈一步,见事主动做,遇事多商量。”李春的方法,是牵头组建南昌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党建大联盟,通过开展共建活动,加强人员交流,确立资源共享、服务共做、环境共治的工作目标。

  有了党建引领,15家驻站单位在确保“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的同时,密切配合做好秩序维护、卡口管控、“落地检”组织等各项工作,确保了上半年站场疫情防控有序有效。

  南昌西站客运繁忙,每天5时30分首趟列车抵达,23时41分末趟列车抵达。疫情防控形势紧张的时候,李春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南昌西站作为南昌市‘外防输入’的前沿哨卡,要严把防疫关,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纰漏。我白天要去各个出入口现场看情况,及时掌握每一天的变化,深夜要综合研判,根据防控政策调整和现实情况,统筹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从制订方案,到落实分工、细化责任,他每项工作都认真细致研究,确保上级防控政策第一时间落实落地。

  对62.39万名旅客实现“落地检”,也许只有李春和他的同事们才知道这个数字背后的工作量。大家每天的工作状态是“胸牌一戴、脚步飞快”,日常的工作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为确保防疫监测设备及时安装到位,李春带领大家一直奋战到凌晨;为确保环境卫生,大家对进站口、售票厅、出租车通道等区域消杀工作进行实地督查;为疏散旅客,李春叮嘱大家腾出会议室、接待室等场所,尽量安顿好滞留旅客。

  今年春运的考验,对李春来说同样难忘。

  历时40天的春运,就有17天加开“红眼列车”。列车到站是凌晨时分,并非公交、地铁的常规运营时间。李春经常深夜协调调度,确保运力及时衔接,安排人员在出站口进行引导,及时疏散旅客。“只要有一名旅客有需求,我们就必须在岗服务。哪怕是问个路,我们也要耐心解答。”这是李春对大家的要求。

  碰上有困难的旅客,李春更是细致了解,倾力相助。这样的故事,李春记不清有多少。

  “我老公正在医院抢救,我必须马上赶到。”4月23日中午,一名旅客下高铁后想换乘地铁赶往南大一附院高新分院,被工作人员拦住后急得大哭。原来,该名旅客核酸阴性证明已超过24小时,而按照当时南昌的疫情防控政策,她无法乘坐地铁和公交。李春了解情况后,在该名旅客已进行出站“落地检”的基础上,立即安排人员引导她做新冠抗原检测。在结果显示为阴性后,李春又安排车辆将该名旅客接送往医院,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5月12日晚,工作人员在出站大厅巡查时,发现一名腿脚不便且精神恍惚的老人。经询问后得知,老人于当天下午从深圳坐火车来南昌,准备回老家余干县看病。当时,南昌长途汽车已全部停运,老人提供的亲友手机又无人接听。李春立即让工作人员帮老人准备干粮,安排临时过夜休息场所,次日又安排专人专车将老人转送至余干县高速公路卡口。最后,老人得以顺利回到老家。

  “用心用情服务旅客,绝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要付诸实践。我们要用具体的行动,当好南昌西站的‘守门人’、南昌形象的‘守护者’。”在履职一周年之际,李春用这样的话语,鼓励自己和同事担负职责使命、不断努力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民生
全省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启动
践行“四度三感谢”理念 切实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博物馆里长见识
奋力打造国企改革“江西样板”
当好城市“守门人”
提前批本科招生总计划数6417名
“学习强国”宜春学习平台上线
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
会昌擦亮“质量强县”金字招牌
图片新闻
筑牢青少年生命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