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健 焦俊杰
古韵悠悠,美景如画。
长溪之美,在于天生丽质。千年古村长溪位于石城县屏山镇南部,因“三溪汇集”而得名,自然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化之村”的美誉。
如今,石城“免礼”小有名气,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祝寿乔迁等,“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其实,石城“请客不收礼”新风正是发源于长溪。
春风化雨润无声,文明沃土育新风。一个普通村庄的移风易俗新实践,成为一座县城乃至各地竞相学习效仿的文明新风、行为规范,如汩汩清流流进千家万户,“甜”进百姓心坎。7月6日,记者走进美丽长溪,近距离探寻这座千年古村刮起文明新风背后的故事。
缘 起
听幽幽蝉鸣,赏满池荷花。记者来到长溪村,只见房屋错落有致,琴江穿村而过,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20多年前,长溪村请客送礼之风盛行,婚丧嫁娶等酒席繁多,攀比之风愈演愈烈,群众苦不堪言。改变发生于1997年,村里老党员赖德水在筹备70岁寿宴时,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在请柬中特意写了一句话“来了即是心意,喝酒不必送礼”。
今年81岁的村民赖世钦是当年那场寿宴的见证人。回忆起当时场景,他感慨地说:“大家第一次见到这种请柬,觉得不可思议。寿宴当天,宾客还是带着红包去,赖老先生也未当面拒绝。等宴席结束后,他逐户登门致谢,原封不动退还礼金。”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举动引发村民热议,此后“请客不收礼”的风气悄然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有村民家里办酒席时,开始效仿赖德水不收礼。1998年,长溪村因势利导,成立事务委员会,成员们带头请客不收礼,免礼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发挥乡贤、老党员和老干部示范引领作用至关重要。”长溪村党支部书记赖小滨深有感触地说,干部带头,村民争相仿效,“免礼”范围不断扩大,红白事项都不收礼、不送礼,还衍生出“节俭办宴席”的新内涵,一股文明新风从这里逐渐刮向了周边村镇乃至全县。
为了让这一新风持续传播,石城相继出台《关于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的若干意见》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及乡贤带动作用。经过多年规范引导,“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在石城固化成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序良俗。
深 化
“奖励1000元、奖励2000元……”在长溪村赖氏宗祠醒目处,一块红色展板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这是该村赖氏宗祠奖学助学基金会对考取大学学子的奖励情况,373名学子榜上有名。
2006年,长溪村退休干部赖才云举办70岁寿宴,他不仅拒绝收礼、节俭办宴,还把儿子拿来办寿宴的10万元,捐给当地奖学助学基金会,用于奖励村里的优等生、资助贫困生。随后,该村因势利导,成立管理基金会、奖学助学基金会,助推村基础设施建设、文教事业发展等。
记者采访发现,在长溪村,“请客不收礼”不仅改变了村民们多年的旧习,还推动形成了文明新风尚。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长溪村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阵地。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推荐评选活动,以群众看得见、学得到的“身边好人”为榜样,树正气,压歪风。沿着赖氏祠堂厢房走廊,依次布局书法、棋牌等活动室,让村民活动有场地,文化娱乐生活更丰富。
政策宣讲、文艺会演、灯彩表演……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引领乡风文明新气象。近年来,长溪村矛盾、纠纷更少了,村民更和睦了,实现零上访。“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进移风易俗,引领农村新风尚,让乡村发展更美好、更和谐。”屏山镇党委书记白晓鸿自豪地说。
今年6月,石城出台有关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方案,要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充分融入“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元素,做到“一栏、一墙、一语、一播、一书”,即开设一个移风易俗宣传专栏、增设一面移风易俗宣传文化墙、每个村小组悬挂一条以上移风易俗宣传标语、常态化播放移风易俗宣传广播、向广大群众发放一份移风易俗倡议书,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宣传,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拓 展
“兹聘任赖世亮同志为屏山镇移风易俗宣传员,聘期二年。”日前,长溪村村民赖世亮收到屏山镇政府送来的聘书,他乐呵呵地说:“做了宣传员,更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在长溪村以及周边村镇,说起赖世亮,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他嫁6个女儿不收一分钱彩礼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不仅如此,他还在当地一家食堂工作,看到村民要办酒席,便不遗余力向人推介简便特色套餐,既省钱又不浪费。
不久前,长溪村先后聘请5名移风易俗宣传员、2名移风易俗监督员,让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陈规陋习。
“除了聘请移风易俗宣传员、监督员,村里还修订了村规民约,制作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倡议书、承诺书,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依托‘两员两书一规’,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常态化、长效化。”赖小滨深有感触地说。长溪村深化拓展移风易俗改革,牵头组织成立村民红白理事会,简化婚礼、丧事流程,倡导低彩礼、零彩礼;率先推出置办宴席三档不同价位实惠套餐,菜品以客家传统菜肴为主,并发挥有关理事会示范引导作用,将特色套餐向社会流动餐席推广。
文明和谐,温暖有爱。近年来,石城坚持做好“请客不收礼”后续文章,在规范餐饮行业标准、倡导节俭办宴席、整治高价彩礼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推动乡风文明遍地开花。
如今,长溪村的文明新风,像穿过村庄的汩汩清流,绵延不绝,滋养心田,温润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