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钰珍
6月以来,我省境内经历一轮又一轮强降雨,多地道路交通遭遇路面塌方、山体滑坡等险情。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人民群众顺畅出行,全省交通运输部门紧急行动,迅速调配防汛应急力量,风雨无阻投身抢险一线,及时处置道路险情,积极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力以赴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要周密部署防范应对工作,按照预案将人员、物资、设备等迅速部署到位,切实把各项应急举措落实落细落地。”6月10日,省交通运输厅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传达落实省防汛调度会商会精神,部署集中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全力保障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稳定。
全省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汛情,有序排查风险隐患,科学调配防汛物资。同时,各地公路交通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日常巡查,对隧道边仰坡、重点边坡、临水临崖等汛期易受灾区域加强巡查和观测,尤其对山地丘陵地区、临水周边等区域进行重点排查。
省交通投资集团路网运营公司组建防汛应急队伍150余支、应急人员2900余人,应急设备600余台、砂石料2400余立方、标志牌及安全锥4万余个,为积极抢险救灾提前备足人力、物资,全力保障江西高速出行安全畅通。
同时,各地进一步强化与高速交警、路政、消防、应急等部门联勤联动,完善数据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当地气象、水文、防汛部门的会商研判,查找潜在风险,形成防汛工作合力,强化灾前预警预防,为防汛救灾和道路保畅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员冲锋在一线
6月17日至18日,全省有15个县出现大暴雨,41个县(市、区)出现暴雨,部分地区降雨达200毫米,国省道多处出现山体滑坡、边坡塌方、树木倒伏等紧急情况。其中,上饶、赣州、吉安境内受灾尤其严重。灾情就是命令,各公路交通部门闻“汛”而动,连夜组织抢险人员、机械和抢险物资到一线抢险,全面保障境内国省道安全畅通。
6月20日早上开始,玉山县遭遇持续强降雨,导致县域内部分道路山体塌方、路面被淹。该县交通运输局立即行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先后到沪昆高速(玉山段)山体滑坡点、上跨沪昆铁路桥项目工地、紫湖凤叶渡口、张八线、南山东圩、横街峡口、文成十里山大桥等受灾区域,进行公路抢通及灾后重建工作。
面对多地出现水灾的情况,赣州市交通运输局积极调动应急运输车辆、工程机械设备奔赴抗洪一线。仅6月13日至16日,就投入抢修资金5463万元,紧急调集投入挖掘机、装载机等各类机械7040班、车辆1921次、安全防护设施1.1万余套、铁锹等应急抢险物资1万多个,抢通农村公路1378条。
“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面对来势汹汹的汛情,安远公路发展分中心全员取消双休,全身心投入到防汛工作中。该县版石道班管养的路段里程长、交通量大、隐患点较多,道班长谢瑞潮坚持每天上路查看汛期公路交通状况;入党积极分子黄志真,在深夜接到塌方险情信息后,迅速赶到现场协助清理塌方……在这场“抗洪保通”战役中,全省交通系统涌现出一个个“党员冲锋在一线”的生动事例。
汛后加快恢复建设
6月23日,雨过天晴,在寻乌境内G236线上,工作人员正挥舞铁锹、锄头,将路面上的淤泥和路肩上的堆土进行清理,装载机、翻斗车、挖掘机来往穿梭,作业人员挥汗如雨……
为了加快水毁公路的修复进度,赣州市公路发展中心寻乌分中心成立党员突击队,全体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32人,分3个小组深入一线参加抢修活动,集全局之力,抢抓晴好天气,加班加点对辖区沿线公路进行抢修,力求以最快速度修复水毁公路。
6月24日后,赣东北地区天气逐渐由雨转阴放晴,信江、乐安河、昌江河流量大幅减小,具备恢复通航条件,赣东航道中心迅速着手洪峰过后环境恢复及辖区航道标志调设维护工作,全力恢复正常河道交通秩序,保障辖区航道安全畅通。
6月25日,奉新公路分中心抢抓晴好天气,组织养护人员、调集机械,对奉新境内G354南兴线赤岸至上富段路面的受损处进行修补,努力为群众出行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为了有序恢复汛期公路交通秩序,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众志成城,纷纷成立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深入抢险一线,以党员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增强信心、战胜困难,以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为全省公路交通安全畅通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