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笔酣墨畅走龙蛇

——江西省首届草书展作品欣赏
草书 《南唐孙鲂·牡丹》 释文:意态天生异,转看看转新。百花休放艳,三月始为春。蝶死难离槛,莺狂不避人。其如富贵地,清醒复何因。刘光明(江苏)书
章草横幅 《东坡题跋》(局部) 胡克龙(江西)书
草书册页(12开选一) 刘相力(广东)书
草书中堂 《文征明题郭熙<关山积雪卷>》释文:余尝观郭河阳真迹,峰峦溪壑,苍润淋漓,深得唐二李将军笔法。昔年余在京师,友人持河阳《关山积雪卷》出示,时观之令人洒然而醒,燕市风尘,不觉洗尽。距今思之,已隔二十余年矣。追忆此卷,神情欲飞、辄洗笔摹一过,凡越二(二越)寒暑始就。自谅技拙,不敢媲美古人,更不免效颦之意。嗟嗟!仅可得其皮毛,未能得其神骨耳。后日若欲,仿佛此图,则有余之赝本在也。陈中晟(江西)书
小草扇面(选一) 肖 灿(广东)书
扫码看视频

  □ 本报记者 钟兴旺 文/图

  翰墨书盛世,丹青绘壮图。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7月18日,由省文联主办、省书协承办的省首届草书作品展在省文联一楼展厅开展,共展出来自全国各地作者的草书作品近100件。展期至7月23日。

  中国传统书法的书体有篆、隶、草、行、楷。本次草书单书体展览,为我省书协首届举办。展览面向全国征稿,共收到全国各地作者来稿1600多件,评选出获奖、入展作品231件。展厅展出的为所有获奖和部分入展作品。

  虽为省级展览,却向全国征稿,让我省作者与全国高手同台竞技,使我省作者尤其是书法新秀开阔眼界,取长补短,积累经验,得到锻炼,快速向国展看齐,这是主办方办展的初衷,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大多数国展的作品尺幅限定在六尺以内,而本次展览作品尺幅限为八尺内,在尺幅上高于这些国展标准。作为草书这种书体,大尺幅更有助于表现大开大合、酣畅淋漓之感,也更有助于作者性情的发挥。展厅中不少八尺大字草书作品,的确给人震撼。这是本次展览的又一亮点。

  草书作为五大书体之一,一般分为章草和今草。有研究者认为,章草始于东汉章帝时期,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尚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今草即现在常见的草书,是行书的快写,但有严格的草法,不能随意造字。今草又分为小草和大草(也称狂草)。小草脱胎于章草,减去了章草的波挑,增加了单字内部的连带和上下字的呼应,但字与字之间牵连不多;大草在小草基础上,增加了用笔的连绵纵横和字与字之间的牵连呼应。小草偏于闲适、优雅,代表作有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唐代孙过庭的《书谱》等;大草偏于豪放、恣肆,代表书家有唐代张旭、怀素,宋代黄庭坚、明末清初的王铎、傅山等。

  本次展出的作品,大多取法纯正,杜绝了没有出处的“自由体”,且取法古人各种风格的草书均有佳作呈现。作品形式多样,以竖幅中堂为主,有少部分横幅和册页。大草为表现汪洋恣肆、磅礴大气,往往采用的是八尺整张形式;章草和小草一般采用横幅和册页,以及小块大拼接形式,所谓扬长避短。

  这种在家门口、堪称国展的书法展览,对南昌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可谓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

  (图片均为展览作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江西省首届草书展作品欣赏
~~~
~~~——《姑苏繁华图》特种邮票赏析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美丽乡镇 魅力无限
   第05版:深读
   第06版:视线
   第07版:天下
   第08版:省城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品鉴
笔酣墨畅走龙蛇
古人“题襟”之雅
还原古画意境 展现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