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芒元 本报记者 李 滨
近年来,上高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等作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一个机制融洽干群关系
在新界埠镇桐山村村内道路两旁的房屋外墙上,一幅幅反映当年红军与群众鱼水情深的壁画引人注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标语随处可见。
桐山村是“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江西省第三批省级红色名村,村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一军团红四军第三纵队指挥部旧址。去年,该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对桐山村红军在上高旧址进行修缮,并在旧址内布置“红军在上高”陈展,将其打造成上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新界埠镇充分挖掘桐山村红色资源,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探索形成排头引领聚民心、系列机制连民心、组团服务暖民心、融合治理顺民心的工作机制,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干群关系愈发融洽,文明乡风徐徐吹来。
“我们在墙上画这些画以及写上标语,目的是让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感受当年鱼水般的党群、干群关系……”桐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彬说。
今年,桐山村党支部推出乡村振兴月例会,将会场搬到红军在上高旧址,大家坐在一条板凳上协商村里的大小事情,矛盾纠纷也在这里进行调解。
“以前老觉得村里故意为难我,看干部干啥都不顺眼。在月例会上,我的意见有人听有人答,渐渐地我理解了村里干的事、做的决定。”二组的老陈在参加了几次月例会后,逐渐对公开透明的民主商议服气,现在还积极参与到推动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的行动中来。
三方联动解决居民诉求
“小区建立党小组,楼栋选举党员楼栋长,家门口有了‘红管家’,小区的大小事情都是居民自己说了算。”近日,刚参加完小区说事会的锦阳街道锦阳社区泰业尚居小区居民吴桂英说。
上高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构建以党建引领“红管家”、用“红管家”联动党员、靠党员推动服务、让服务温暖邻里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着力打造“红色100”物管品牌,即畅通工单热线、网格摸排、业主投诉等10条社会治理信息摸排渠道,实现辖区矛盾纠纷销号清零,群众满意度达100%。
“有事就找‘红色物管’。”这是泰业尚居小区居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居民遇到大小事情,只要在‘民意墙’上反映,我们都会组织人员妥善解决……”锦阳社区党支部书记饶丽丽说。
泰业尚居小区党小组通过业主大会选出了19名党员和热心公益人士作为楼栋长,组建了以在职党员干部、社区干部、物业公司职工、“五老”人员为核心的“红管家”,常态化开展公益活动。将每月的20日作为小区三方联动日,由小区党小组、楼栋长、“红管家”共同参与,楼栋长和“红管家”在“民意墙”认领各自楼栋的意见建议,及时上户协调。召开小区说事会,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及时将问题解决情况反馈到“回音壁”上,做到小区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事情商量办。
今年7月,有居民反映9栋旁边的路面坑坑洼洼,尤其是雨天,接送孩子非常不便,建议物业公司把此处重新修缮,铺设一条小路。楼栋长认领意见之后,和“红色物管”工作人员一同上户走访、实地勘察,确定修建方案,组织人员进行施工。
“没想到一周时间,这条小路就修好了,现在接送孩子方便多了。”小区居民张小晴说。
五级“户长”延伸治理触角
“不要在田里烧秸秆,防止发生火灾,也是为了保护环境……”一大早,泗溪镇漕港村“十户长”曾好华就到他负责的10户村民家,宣传秸秆禁烧政策。每天,他都要到这10户村民家聊聊家常,宣传政策,前段时间还出面调解了村民之间的一起山林纠纷。
像曾好华这样的“十户长”在漕港村有59名,他们都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来自村里的优秀党员、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离退休老干部,主要承担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安全排查、民意收集、志愿服务等工作。
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该县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自愿、便于活动原则,以10户为单元设立“十户长”,1个自然村设立1个“百户长”,1个行政村设立1个“千户长”,1个片区设立1个“万户长”,1个乡镇设立1个“总户长”,进一步将基层治理工作触角延伸至村组户,构建起户户联议、十户联排、百户联调、千户联席、万户联治的“五联”治理新格局。
同时,该县按照属地原则,每月召开一次片区“户长”联席会,对“户长”进行政策理论、法律知识、业务能力培训,分析研判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风险,对村级解决不了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磋商,集体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户长’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声望,有能力,也乐于为群众服务。我们通过‘户长’,有效将发现风险、化解矛盾、消除隐患、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等触角延伸到最前端,确保矛盾化解在初始、化解在村组、化解在群众身边。”泗溪镇党委书记、“总户长”毛端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