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洪怀峰
通讯员 鄢飞飞
邮箱:404256486@qq.com
电话:13607089528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就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稳就业,保民生,成为各地工作重中之重,其中,稳住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是关键。南昌市新建区把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及新型农民培训纳入民生工程,通过开办免费夜校,为农村转移劳动力、退捕渔民、脱贫群众等群体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让农民工手上有技术,找活有门路。
这边求职难,那边招工难
今年52岁的熊木英是新建区大塘坪乡人,今年疫情来袭,她原先所在的一家企业,压缩了部分流水生产线。
“压缩生产线后,厂里不需要那么多流水作业工人,我只得返乡另寻工作。”熊木英告诉记者,再就业之路有点难,因为年纪大了,加上没有一技之长,从今年3月份开始四处求职,但至今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
一方面,熊木英找工作屡屡碰壁,另一方面企业招工也难。上海科斯莱建材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负责人刘有香近期在南昌举办的招聘会上发现,熟练的电工、焊工等专业技术人员很难招。
“企业都想招有一技之长的工人,但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一技之长,既影响自身就业,也影响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刘有香告诉记者,公司需要与建材专业对口的工人,如钳工、车工等,只要有职业培训资格证的,公司都非常欢迎。
对此,新建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伟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农民工喊求职难,找到高薪、合适的工作更难,另一方面是企业喊招工难,招聘熟练的技术工更难。“求职难”和“招工难”并存,这一就业结构性矛盾,折射出农民工技能培训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
免费学本领,吃上“技术饭”
“抱刚出生的婴儿,要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臀部,右手放在孩子后脑勺位置,横抱在臂弯里,注意力度要轻。”8月5日20时,新建区今年第八期职业技能培训正在上课,当晚是育婴员培训课。
记者在培训现场发现,在育婴员培训班里,42名学员从“60后”到“00后”各个年龄段都有,她们坐在一起成为同学,就为了同一个目的——学好本领找工作。
“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城市或企业站稳脚跟,关键要有一技之长。”熊木英抱着这份想法,来到育婴员培训班。课堂上的她,学得格外认真。特别是得知培训班结束后,当地人社部门还会免费组织学员参加育婴员中级技能等级考试,这让她对将来找工作充满信心。
黄伟告诉记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建区把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及新型农民培训纳入了民生工程,紧贴家政、电工、焊工、防水、砌筑等市场用工需求,开办了农民工夜校,免费为他们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让农民工手上有技术,找活有门路。
对此带来的好处,新建区昌邑乡的农民工孙美文有着深切的体会。她告诉记者,通过在夜校培训,她吃上了“技术饭”,目前已掌握了育婴、插花、摆盘等技能,现在在家政公司上班,每月工资8000元。
江西省吉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刘云燕告诉记者,有了一技之长,不仅工作好找了,而且收入也会随之增加。公司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没经过培训的育婴员一般月收入约3000元,经过培训拿到技能证书后,月收入可达6000元至8000元。
建长效机制,解民生难题
保障农民工这个庞大群体的就业,是稳经济、保民生的重要举措。据当地人社部门统计,新建区有农民工3万多人。
“农民工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支重要的劳动大军,社会经济的发展凝结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新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杜玉琴告诉记者,一个农民工,如果没有就业,就意味着就没有收入,影响一家人的生活。
杜玉琴介绍,为了破解农民工就业这一民生难题,新建区把技能培训作为稳农民工群体就业的一大关键举措,办农民工夜校并不是短暂的行为,而是有一套长效机制。
“农民工学技能,政府全买单,首先资金要有保障,今年新建区就业资金有1000余万元,主要是中央就业补助资金,其中新建区级财政配套了100万元。”杜玉琴告诉记者,师资上也有保障,已经与江西省抢险救援职业培训学校、南昌市家政服务就业培训学校、新瀚培训学校等十几家省管、市管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进行合作,根据“选强、挑优”原则,实行不同课程选择不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并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效能跟踪、评价打分,确保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质量。
“我们开办的农民工夜校,主要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内容涵盖家政、电工、砌筑等市场走俏工种,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端稳饭碗的能力。”杜玉琴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新建区已培训农民工1000余人次,其中取得初、中级技能等级证书的农民工有327人。下一步,新建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还将引入“技能鉴定”机制,通过组织统一的技能鉴定考试和企业的现场技能评价,实现企业与培训学员的“无缝对接”。同时,依托农民工服务中心、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和微信群等方式,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夜校技能培训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就业困难群体走进课堂,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