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于都讯 (记者黄锦军 通讯员曾庆荣、宋嘉华)“谢谢叔叔阿姨们,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近日,面对前来家访的志愿者,于都县银坑镇营下村的郑幸源感激地说。
今年18岁的郑幸源,因母亲常年患病,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父亲打零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上学期间,他多次提出要辍学外出打工,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得知这一情况后,营下村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轮流上门做郑幸源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最终,郑幸源打消了辍学的念头,一心一意上学。今年高考,他考了548分,超一本线39分。于是,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营下村志愿者服务队自2016年成立以来,有灾必救,有险必抢,有难必帮。2019年7月13日晚,连续暴雨导致15公里外的梅江河水暴涨,汾坑圩变成一片汪洋,80多岁的谢奶奶却不愿意撤离。必须尽快让谢奶奶撤离,志愿者们分头行动:搬桌子、抬冰柜、收拾衣物……十多分钟后,看到所有东西都转移到了二楼,谢奶奶这才在志愿者的搀扶下,上了冲锋舟。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们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模式。”营下村党支部书记廖光福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队伍不断壮大,有退休干部、老师、汽车维修师傅、专业救援人员等50余人,强化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