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勇飞
近日,记者来到今年1月投入使用的丰城市政务服务大厅,1.6万平方米宽敞舒适的大厅内,企业和市民的服务项目一应俱全。刚刚办完增资业务的丰城赣锋锂业有限公司总裁办行政主管宋俊对记者说:“我们前一天晚上在网上提交的资料,第二天就拿到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这样快的速度真是太贴心了。”这是丰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民的真实写照。
去年以来,该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聚焦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品牌化上再发力,实现政务环境、惠企服务、体制机制“三个提升”,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在宜春市营商环境评比中,丰城由2020年的倒数第一跃升为去年的第一名,并获评全省营商环境综合测评先进县市。
搭建平台,打造政企亲清品牌
2月23日,在今年第二次“剑邑商谈”中,捷和电机(江西)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出,公司因拓展新项目需招工330人,目前存在困难。与会的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立即承诺帮助解决。3月2日,企业所需用工全部解决。
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2020年8月起,该市定期举办“剑邑商谈”活动,市委、市政府负责人与受邀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对企业家提出的问题,一周之内拿出解决方案,一个月内解决解释到位。通过这一活动,丰城“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更加浓厚。
今年,该市进一步深化“剑邑商谈”活动,以推动重点产业链发展为目标,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由各产业链牵头单位轮流承办,通过现场提问、现场答复方式,解决市场主体存在的困难问题,不断助推产业发展壮大。同时,该市创新打造“亲商早餐会”,由市领导定期以特定主题邀请企业家参加,双方以拉家常、聊天的方式“提需求”“定菜单”,政府照单全收“解难题”“搞服务”,清单化管理,限时解决,让企业家感受到市委、市政府改善营商环境的坚强决心。
畅通渠道,服务沟通零距离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去年以来,该市立足惠企利民,通过开发“码”上评小程序,让政务服务更贴心,着力打通营商环境“中梗阻”。今年4月,该市将“码”上评小程序与宜春市“事事宜人”小程序对接,增加了“企业诉求”“投诉建议”模块,企业可随时随地扫码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市里每月对企业群众扫码评价情况进行通报。通过“码”上评系统,实现回访、核实、交办、反馈的闭环管理,让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时刻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去年10月,该市利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微信工作群,打造“丰商阳光客厅”,各部门各单位主动在群内第一时间认领企业反映的问题,实现简单问题、简单咨询、群内反映、群内解决和答复。该市每月抽取一批已办理业务的企业进行回访,邀请企业参与服务满意度调查,听取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提速增效,助企纾困暖人心
“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和效益,市行政审批局推出‘容缺+承诺’先行开工审批模式,让我们抢到了3个月的开工时间。”丰城鑫福億韵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杨琴说。
为保证重点民生项目、工业项目实现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从2021年开始,该市推行“容缺+承诺”先行开工审批模式,企业在拿地后2个工作日内即可通过各职能部门联审先行开工,其余证照在后期办理。目前,已为146个项目办理“容缺+承诺”先行开工联审,平均为每家企业节省办证时间80多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让企业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办理各种业务。
“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租赁即开工、建成即投产”,这是该市为方便企业尽早开工投产的一项创新做法。该市推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地即交证”及电子证照改革,将土地供应与不动产登记申请、地籍调查、审核登簿进行“全链条”流程再造,实现交地与交证“零时差、一站式、双同步”,让企业快速拿地、开工、建设,节省企业时间成本。
今年5月,集惠企政策查询、政策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兑现、政企互动于一体的线上企业服务平台——丰城市亲清在线平台在“赣服通”上线试运行,企业只需登录“赣服通”丰城分厅,进入“企业服务专区”,几分钟就能申领惠企资金。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促进该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丰城市新签约项目33个,总签约金额276.7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个;全市1至5月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7.96亿元,总量排宜春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