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芳
一个个湖蓝色的水箱在实验室里整齐排列,美丽的斑马鱼在水箱里欢快游弋,这里是井冈山大学江西省人类疾病斑马鱼模型与药物筛选工程实验室。“可别小看这几厘米长的斑马鱼,通过它们,我们取得了重要研究突破。”正说着,陆辉强拿着漏勺伸入水箱,选中目标进行实验。
陆辉强是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带领团队揭示肢体极性再生的分子机制,发现重启肢体再生的“开关”,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这一成果也助力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向国家争取到2亿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资金,大大提升了老区的医疗卫生水平。陆辉强用行动践行初心,将青春奉献给了老区的教育、科研和卫生事业。
陆辉强是抚州人,2015年从西南大学博士毕业时,陆辉强婉言谢绝一些高校的邀请,回到江西建设家乡,并选择了井冈山大学,立志创出一流业绩。
搞科研要有好的科研土壤,包括设备、团队和先进的科研理念等。刚到井冈山大学时,学校条件比较艰苦,需要陆辉强攻坚克难、开疆拓土。陆辉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组建研究团队和实验平台,瞄准国际学术最前沿领域开展研究。两年时间内,陆辉强带领团队申报获批两个省级实验室,2017年实现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零的突破,2019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目前团队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30余项。短短几年,陆辉强带领团队为我省器官发育与再生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但科研方面硕果累累,在教书育人上,陆辉强也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立德树人新模式。“一般来说,在实验室里做研究的是硕士生、博士生,但学校目前没有相关专业研究生,所以在实验室参与科研的大都是本科生。”陆辉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实验室资源,开展科研育人,吸收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做实验、测数据、分析数据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目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等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加各类学术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6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获批大学生创新项目20余项。”谈到育人成效,陆辉强高兴地说。
在有5万余条斑马鱼的实验室里,每天从8时到23时,陆辉强几乎都在这里。也许在外人看来,高强度的科研很辛苦,但在陆辉强看来,“能为老区振兴发展播下一粒种子,培养一支青年研究团队,我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