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涂序理 摄影报道
8月4日凌晨1时左右,走进峡江县水边镇龙下村村民严牛崽家的老屋,只见灶火熊熊,锅里热气腾腾,夫妻二人忙得满头大汗。几年不见,乐观的严牛崽依然满脸笑容,年近花甲却一身健硕的肌肉,这是长年做米粉留下的痕迹。他说,现在不多做一点,年底就供不上货了。
峡江米粉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开始生产,传承至今已600多年,曾被明朝嘉靖皇帝誉为“贡粉”,并冠以“忠贞米粉”。
峡江米粉由榨粉、煮粉、冲洗、晾晒等十余道纯手工传统工序制成,主要产自龙下村。龙下村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制作米粉,世代相传。他们制作的峡江米粉,风味独特,被称为“龙下米粉”。
在龙下村,只要不下雨,就一定有人半夜起来做米粉到天明,年年如此。
靠着制作米粉,严牛崽夫妇不仅养活了一大家人,还供两个女儿读完了硕士研究生,20年前就盖起了楼房。如今,做米粉,对于严牛崽夫妇来说,早已不再是为了生存,更多的还是一种不舍。
严牛崽曾经跟儿子说,他打算做粉做到70岁时让儿子接手这传统手艺,儿子满口答应,这让严牛崽非常开心。
离开峡江那天,在街边要了盘龙下炒粉,一口下去,风味依旧,脑海里又浮现出严牛崽的笑容,那笑容无惧时光飞逝,饱含着平凡坚守之后的滋味,从容而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