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港泽 本报记者 张 雪 李 劼 田 野 摄影报道
都昌排粉、龙虾拌粉、石钟肥肠粉、瑞昌折粉、牛肉炒粉、乌鱼酸菜粉、田蛙炒粉、三都米粉……钱钟书《管锥编》考据,中华米粉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的九江。在九江,米粉可谓千姿百态,几乎可以和你想象到的各种食材搭配出现。
在九江,老百姓最喜欢的早餐是炒粉。早晨7时,位于浔阳区的“黑皮炒粉店”,正是最忙碌的时候。早起上班上学的人和外卖小哥都聚在这里,等着米粉出锅。卖得最好的是蛋炒粉、肉炒粉,价格不贵,味道又好。老板李祖培之前在大酒店里当总厨,如今却窝在小小的街巷里安安心心地炒了10多年粉。他说,因为这碗粉,他和街坊邻居犹如家人般,每天都能相见,都能问候,特别亲切。
九江有“无粉不成宴”的习俗。8月27日正值周末,都昌“新光明家宴”店高朋满座。厨房里,厨师长徐华梁开始炒粉。这是开席的第一道菜,徐华梁不敢马虎。8公斤的米粉,需用一口大锅才能装下,一番操作下来,徐华梁满头大汗。他说,以前生活困难,请客吃饭先上粉,是为了管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第一道菜还是粉,是为了垫垫肚子再开怀畅饮。
米粉还是长辈过年过节还礼的首选。国庆节快到了,都昌阳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老板张庭尧和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赶制排粉。1983年出生的张庭尧高中毕业后外出务工,在浙江一家企业做到了组长,收入不错。2015年,父亲开办多年的排粉加工小作坊难以为继,张庭尧不顾亲友的劝阻,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都昌排粉曾是明朝皇宫御食,传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面临粮绝的困境,当地百姓为朱元璋部队送去的粮草,其中就有米粉。都昌张家岭村人世世代代都做粉,今年92岁的张芳茂老人说起年轻时做粉的情景非常激动。张庭尧总结长辈做粉的技巧,改良工艺,引进机械设备,减轻了做粉的劳动强度,产量一下子提升了四到五倍。今年年初,张庭尧注册成立了都昌阳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吸纳附近村民就近就业。
九江餐饮协会秘书长舒生威告诉记者,江西自古以来是鱼米之乡,九江是“四大米市”之一,米粉作为大米的一种衍生产品出现。有数据显示,现在江西人每天吃米粉超过1000吨。
“老板,来碗粉……”这样的声音,不时在九江各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