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润红土万物生

——赣州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大余县油罗口水库层峦叠嶂,景美如画。通讯员 叶功富摄

  本报记者 唐 燕 焦俊杰

  赣州是赣江、东江、北江“三江”源头,水系发达,河湖众多,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94条。赣州也是一座光荣治水城市,“千年不涝”之城的美名扬四方,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革命故事流传至今……

  放眼新时代,水利事关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更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赣州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防洪、供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水利建设迈上提质增效新台阶。

  今年6月,水利部印发《关于支持江西革命老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赣州建设革命老区水利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赣州水利振兴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兴水惠民,利在千秋。“河湖安澜、生态健康、环境优美、文明彰显、人水和谐”的宏大画卷,正在赣南徐徐铺展。

  争资争项

  水利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高峡出平湖。仲秋时节,位于兴国县高兴镇龙山村的洋池口水库建设现场,一台台机器有序运转,工人干劲十足。该项目是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成后,下游6.65万亩农田将得到有效灌溉,同时解决沿线6.8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近年来,为补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防洪薄弱环节较多、供水保障能力不足等短板弱项,赣州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抢抓国家“十四五”政策窗口期,积极谋划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加快推动水利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赣州积极向上争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开启了水利事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全新局面。梅江、平江大型灌区,营口大型水库,茅店、寒信、极富水利枢纽6个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和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总投资约650亿元,打破了近30年没有国家重大水利项目布局的局面。

  “梅江灌区是水利部对口支援赣州的首个重大水利工程、全省首个山地丘陵地区大型灌区,我们以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以往需要8年多才能完成的所有前期工作,目前即将开工建设。”赣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怡萍介绍。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近年来,赣州累计实施河流治理工程166个,治理河流720公里,防洪安全保障持续提升;建成寻乌太湖等9座中小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开工建设,实现县县有应急水源或双水源,供水安全保障显著增强;实施7个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11个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项目,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3.49万亩,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改善民生

  供水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让更多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安全水,是赣州水利建设的民生之重。

  在南康区镜坝镇老镜坝村,村民廖水生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倾泻而下。这得益于该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通过自来水厂管网延伸工程,让自来水通到村民家门口。

  日前,记者走进会昌县高排乡南田村,家家户户住进小洋房、通了自来水,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以前要到一公里外的水井去挑水喝。碰到雨天,水很浑浊,饮水安全无法保证。现在跟城里一样,用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村民钟章圣笑着说,有了自来水,家里还用上了洗衣机、热水器,日子越过越舒坦。

  农村饮水,点滴之中承载民生大计。为推进农村饮水提档升级,赣州加快构建与城市供水同质同服务的农村供水体系,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坚实的水利支撑。近年来,该市累计投入资金61亿元,实施农饮工程4247个,改善了566万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件。

  水利促发展,水利惠民生。今年以来,赣州实施农村饮水提档升级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先行县建设两年攻坚行动,聚焦“户户通水、时时有水、处处有达标水”目标,加快实施水源水库建设、城市管网延伸、规模化水厂改扩建、小微工程提档升级“四大工程”,力争到2023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8%以上,全市所有县(市、区)达到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先行县水平。眼下,一座座现代化供水厂拔地而起,一条条管道送水进村到户,涓涓清水奔流至千家万户,润泽着赣南儿女的幸福生活。

  守护碧水

  河湖生态显著改善

  9月25日清晨,石城县大由乡高背村河长罗延金来到河流沿岸巡护。放眼望去,水清岸绿,碧水荡漾,一群白鹭悠闲戏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画卷映入他的眼帘。

  让一泓清水永续长流,是赣州义不容辞的责任。该市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全域推进水生态保护,实现“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全覆盖,全市4604名河长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河湖“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市、县两级跨界河湖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形成全流域协同管水护水工作体系。

  赣州还强化流域系统治理,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治理废弃稀土矿山和水土流失。“十三五”以来,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958平方公里,治理集中连片崩岗4346座;获评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县(园、工程)9个,居全国设区市第一。

  绿水青山是最美的画卷。近年来,赣州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87个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5年的93%上升到2021年的100%,赣江、东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2020年度、2021年度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二。

  清水永续,河湖长治。以“幸福河湖”建设为引领的上犹县,依托“青山、绿水、净空、人文”独特优势,着力打造“一廊一心三圈多点”幸福河湖示范,“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建设成效充分显现。据了解,今年4月,为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赣州市关于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的实施意见》出台,以建设一张幸福水网为总框架,以赣江、东江、北江“三江”源头保护为重点,加快构建“人水和谐”幸福河湖先行区、“最美源头”生态健康示范区、“水韵传承”文化展示区,形成幸福河湖新格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赣”出新答卷
   第06版:专题
   第07版:赣州新闻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评与论
   第12版:要闻
水润红土万物生
赣州经开区让主题党日活动“红”起来
定南做深做细政治谈话
石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落实促发展
山水逐梦 富美铅厂
赣县区筑牢拒腐防变“防火墙”
兴国稻油轮作助增收
上犹制种水稻收割忙
信丰助企解难促发展
于都抓项目惠民生
南康区弘扬木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