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安全 生态发展 生态生活

——美好生活的生态向度

  自阶级社会以来,人们无时不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与憧憬,从儒家大同学说、亚里士多德“至善”说,到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再到欧文身体力行的“新和谐公社”,自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美好生活的愿景才真正走向现实与此岸。中国人民不断拓展美好生活的意蕴,不仅追求物质文化需要,还逐渐凸显出美好生活的生态诉求,要求构建美好生活的生态安全屏障、奠定美好生活的生态发展基础,实现美好生活的生态生活方式。

  生态安全: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同时人依赖于自然,并通过生产实践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如果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处于良性循环状态,那么就能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如果人类沉醉于对自然的征服,那么自然力就会报复人类。而未来的美好生活将是以人与自然和解为前提条件。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当人类活动超出自然的承载界限,自然界会反过来制约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美国学者唐纳德·休斯曾指出古雅典文明的衰落就是未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生态意义上的失败”。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由于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贪婪,资产阶级无视自然力的承载对其进行掠夺式使用,于是生态危机的幽灵开始在地球上飘荡,威胁着人类生态安全。这一方面表现为环境污染与破坏,如森林和草原的锐减和退化、水土的流失和荒漠化、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臭氧层空洞、气候异常等,尤其是发达国家面对这些问题时往往将将不发达国家变为他们原材料获取地与污染接收地;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源与能源的过渡消耗与争夺,如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和供给短缺所带来的危险,发达国家没有在需求端通过削减消费量去降低对石油的消费与依赖,反而通过军事手段作为终极解决方案来重新掌控石油储量和投资。

  美好生活必然以生态安全为前提条件,因为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国家政权的稳定,如果没有生态安全,美好生活也就成为了空中楼阁。2015年,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其中第二十一条、第三十条特别强调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问题,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范畴,为美好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生态发展: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人类为了生活,必须进行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的生产活动,历史是由于生产力的向前发展才进步的,这也是达到共产主义美好生活的前提条件,因此,美好生活应该以生产力和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为基础,正如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占有社会财富中感到幸福,并确证自身的存在;而无产阶级和财富处于对立状态,要实现美好生活就必须要消灭一切非人性的生活条件。

  面对资本主义追求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一些学者深信生态极限的现实及其意义,要求思考问题的模式从发展的范式转变为增长极限范式,主张经济零增长或是去增长。如生态社会主义学者萨拉·萨卡认为当下人类所面临的最基本问题是不可再生资源陷入了绝对短缺,一方面,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容易开采的存储正在不断消耗,不容易开采的净能源值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其开采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因此这些不可再生能源既不丰富也不便宜。同时像是太阳能、生物质、水力、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要想循环利用需要技术的支持,但这些环保技术的使用本身也需要消费大量的能源和其他原料,产生新的污染。因此,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就需要削减资源,而大幅缩减资源就只能收缩经济,实行经济去增长。

  经历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财富创造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也是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基础。我国坚持以生态为底色以及生态优先,从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到协调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挖掘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规划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动员政府、社会、民众三大主体,勾勒出了切实可行的生态发展路径。

  生态生活方式:美好生活的重要构成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看作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认为生产方式是为人们的生活而服务的,在一定程度上生产方式也可以看作是生活方式。

  资本主义社会为了实现生产良性发展、维护其存在的“合理性”,不断鼓励和扩大国民的消费需求:消费本身被赋予特殊意义,代表着消费者的财富、权威以及地位;让劳动者相信消费可以弥补其他领域产生的负面情绪……于是,出现了异化消费,而消费者消费得越多,对地球的生态损害就越大。因此,生态主义者由此提出“小即是美”“少而好”等理念,“无添加剂”商品、“环保”商品、“纯天然”商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自愿简朴”成为很多人选择的生态生活方式。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增长“原罪”与生态建设根本冲突,变革生活方式必然要伴随以社会制度变革。

  在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的前提下,构建美好生活要把生态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其朝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方向转变,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抵制“浪费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盲目性消费”,提倡节约、高效利用资源,消费环保、低碳产品,充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做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和保护者。

  生态安全、生态发展、生态生活方式,是构建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最终将共同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武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陈 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记江西日报社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系列文旅活动的开展
开启秋日之旅~~~
致敬最可爱的人~~~
讲述洪州窑青瓷故事~~~
挖掘民俗文化~~~
~~~——美好生活的生态向度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赣”出新答卷
   第08版:要闻
   第09版:要闻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三农 行业专刊
   第12版:文体 行业专刊
农田里的诗意交响
南昌推出三条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听老战士讲抗美援朝故事
南昌县精品图片展走进原城纪景区
安福县将特色转化为文旅新业态
生态安全 生态发展 生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