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超 文/图
金秋十月,长白山人参迎来收获季,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万良镇的人参交易市场人头攒动,交易气氛热烈。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吉林省每年的产量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和70%,业内素有“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之说。尤其是生长于长白山及其余脉林区中的人参,更是被称为“人参之冠”。长白山区的黑土肥力好,气候又适宜,吉林省充分发挥当地独特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鼓励进行西洋参种植,种植面积快速增长,长白山区出现了人参、西洋参双丰收的喜人场景。这引得国内不少中医药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前来吉林,为人参、西洋参全产业链发展出谋划策。
10月26日,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江西国信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凝善堂食品有限公司以及上珍益品重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代表齐聚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万良镇,共同与人参、西洋参生产企业——白山市参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产销两端聚力形成融合,打通中间环节,提高人参、西洋参的产品附加值、销量,让东北的人参、西洋参产得出、做得好、销得多,助力实现吉林人参、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帮助长白山区的参农增收致富。
白山黑土产好参
深秋时节,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额穆镇柳蒿村柳蒿东山,参农正忙着从田地里采收人参、西洋参。这里位于长白山腹地,人参、西洋参种植基地遍布,参农裴福才介绍,采收从9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底,他家一共承包了30亩田地,主要种植西洋参。
“起参机起参,再人工收袋、抖土、装袋,每寸土地至少要经历三次起参的过程,辛辛苦苦种了好多年的参才不会有遗漏,而且收获的都是好参。”裴福才站在丰收的田地里组织村民,认认真真地采收西洋参。
“好土壤是种出好西洋参的先决条件,长白山区腹地地势起伏小,纬度、海拔高度都非常适合西洋参生长。”裴福才有着丰富的西洋参种植经验,他介绍,“不过,再好的土壤也不能长期只种参,否则参的产量和品质得不到保障。一般来说,一片田地种一次参的最短时间也要十五六年以上,其中前十二年左右要种植紫苏,把土壤的肥力培育足,然后再把参种下去,参的生长时间至少要四五年,这样出土的参才有品质保证。”
长时间的精耕细作,造就了人参、西洋参的珍贵。裴福才说,每次采收,他都要聘请很多村民来帮忙,今年要采收完这30亩西洋参,必须每天聘请六七十人干活,每人每天要支付200多元,再加上其他成本,承包的30亩田地种参成本要35万元左右,所以这也是人参、西洋参价格高的另一方面原因。
非遗技艺制好参
抚松被称为“人参之乡”。走进抚松县万良镇,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人参产品。可以说,万良就是人参、西洋参的集散地,因为亚洲第一、全国最大的人参、西洋参交易市场——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就在这里,每年的人参交易额占全国80%,占世界70%。万良镇党委书记李斌介绍:“万良的人参、西洋参交易量非常大,一年仅鲜参的交易量就有四五万吨。”
当然,万良不仅有鲜参,还有许多参加工产品,像常见的白参、红参、黑参、西洋参切片、山参粉、人参蜜片等。李斌表示,万良当地每年参产业交易额近200亿元。
人参蜜片是传统人参加工产品中的一种。鲜人参蜜片炮制技艺是制作人参蜜片的关键技术,舒心作为白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鲜人参蜜片炮制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她非常希望这项技艺能在她手上发扬光大,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制出更多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湖四海销好参
酒香也怕巷子深。舒心也是白山市参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她说因为自己企业一直偏重人参、西洋参的粗加工生产,在精深加工和销售方面缺乏经验,所以目前公司发展遇到瓶颈。
对症下药,方见疗效。此次来到吉林的山东凝善堂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监张海丽表示,万良镇授权自己为当地“双参”文化推广大使,因此面对当地人参、西洋参产业发展,自己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企业是一家集中医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当了解到世世代代参农锲而不舍地对人参进行精耕细作时,我深受感动,希望我们的专业能力和广阔销售渠道,能帮助当地参农增收致富。”
此次,来自广东、江西、山东、重庆等地的企业齐聚吉林,欲发挥各自优势,从产销两端形成合力,打造一条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为吉林的人参、西洋参开发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能迎合市场、又能产生高附加值的产品。
四海之内皆兄弟。舒心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与自己不谋而合,心中难掩激动:“希望我们能共同生产出优质的人参、西洋参精深加工产品,做出品牌效应,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