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少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鄱阳湖,被誉为长江江豚“最后的堡垒”,鄱阳湖江豚数量这些年一直占据中国江豚总数的“半壁江山”,也被称为江豚的最后避难所。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刚刚结束,10月25日,第四届长江江豚保护日暨第三届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论坛活动在永修举行。专家学者在论坛上畅所欲言,为如何守住江豚“最后的堡垒”出谋划策,同日,全国唯一一个部省共建长江江豚保护基地在永修奠基开工。
长江江豚作为长江流域的旗舰物种,是长江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更已经成为我省的生态名片。鄱阳湖江豚种群连续15年稳定向好,“江豚携子进城、豚鸟和谐共生”的喜人景象频繁上演,这与鄱阳湖水域空间大、饵料资源充足以及江西省在保护江豚上的得力措施是分不开的,也正是因此,全国唯一一个部省共建长江江豚保护基地才落在了江西。
部省共建长江江豚保护基地(江西省长江江豚保护中心)的奠基开工,也同时标志着我省江豚保护将进入新阶段。2021年1月1日起鄱阳湖实行10年禁渔之后,鄱阳湖江豚生存空间变大,形势也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守护“最后堡垒”,我省需要制定出新的江豚十年保护行动计划。
在书写更远期的答卷前,如何让鄱阳湖江豚度过即将到来的冬天,是当下要面对的考题。我省已经行动起来,比如针对江豚的饵料资源供给,省农业农村厅及相关部门,10月14日应急投喂3000公斤的江豚饵料鱼,并对长江江豚的栖息生境及风险胁迫进行全面深入排查,出台了应急预案。
论坛上传来好消息,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的初步观测结果显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较之2017年的1012头有所恢复,很多过去的分布空白区也发现了长江江豚。此外,发现母子豚的数量也显著增加,预示未来种群可能有较大恢复,证明我国对于长江江豚乃至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走对了路子,已经获得了良性反馈。
历经兴与衰、游荡江与湖,聪明的江豚懂得择水而居。虽然湖水极枯,但鄱阳湖仍然是野外江豚最佳的去所、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长江江豚保护的希望,而保住了这“最后堡垒”,也就保护了长江江豚,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正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