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 颖 洪怀峰
手机上办异地就医备案,报销时不用垫付、不用来回奔波,出院即时结算……11月27日,奉新县会埠镇水口村村民许家香,谈及从外地就医回来报销时的便利,十分开心。令许家香感到贴心的是,类似城乡居民参保、异地就医备案等医保业务,现在足不出门也可以办。
许家香享受到的便利医保服务,是我省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我省城乡社区落地见效的具体体现。
“就近办”“少跑腿”是群众的期盼。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深化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下放定点医药机构准入权限、门诊慢特病认定权限,将参保登记等业务受理权限下沉到乡镇(街道),将异地就医备案等14项业务帮代办工作下沉到村(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我省2.08万个行政村(社区)有97.38%能提供医保帮代办服务。预计今年年底,全省可实现医保业务“进村办”全覆盖,让群众办事更省心。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让群众生活更舒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通过探索将社区与充分就业结合,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截至目前,我省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共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34个,省级充分就业社区249个。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省级及以上充分就业社区不少于300个。
“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46岁的宜春市袁州区湛郎街道湛郎桥社区居民刘香林,失业在家。因要照顾小孩上学,她很想就近找份工作,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提高家庭收入。“得益于充分就业社区建设,通过社区招聘推荐,我成功找到了一个灵活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刘香林告诉记者,以前仅靠丈夫在外打零工挣钱养家,生活压力不小,现在夫妻俩都有工作,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除了打造充分就业社区,我省各地还积极探索兴产业促就业,实现持续增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走出一条条新路。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通过打造万亩现代富硒农业产业园,种植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带动636户村民就业。同时,以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大棚返租等方式,带动群众奔向共同富裕之路。
无独有偶,会昌县洞头乡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全乡各村集体收入去年全部超过20万元,今年预计可突破35万元,解决就业500余人,群众年增收4000余元。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我省各地城乡社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70多岁的吉安市吉州区吉福路社区居民潘某,失能多病、无儿无女,近日因病住院开支大,生活暂时陷入困境。这一情况被当地民政部门动态监测到,当即启动急难型救助,并针对潘某后期就医及照料护理需求,开展支出型困难家庭身份认定和医疗救助等综合帮扶,让潘某一家避免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据悉,我省目前已全面开通省、市、县三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以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热线建立以来累计接听群众来电11590次,办结11512次,办结率99.33%。同时,强化“大数据+”监测预警,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37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定期与乡村振兴、医保、人社、残联等部门开展数据比对,监测返贫复困高风险人群,排查预警致困风险,确保精准找人、主动干预,化“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截至目前,14.02万自付医疗费用较高人员中有2万人、16.01万失业登记人员中有0.82万人、50.94万重度残疾人中有28.15万人被纳入保障范围。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成就新伟业。赣鄱大地上,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和实惠,见证了我省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的生动实践。
●记者手记
为有担当的 基层干部点赞
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基层落到实处、开花结果,基层一线党员干部担当实干极为关键。
连日来,记者走进街道、乡镇、社区、村庄,了解到我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聚焦解决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基本医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中,不乏创新举措。比如,奉新县敢闯敢试,打破户籍限制,群众可在常住地办医保,极大地便利了群众;余干县探索矛盾不上交,在村里打造“调解超市”,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基层情况千差万别,我省各地涌现出的一批接地气、合实情、暖人心的创新举措,其背后不仅体现了基层干部的智慧,更体现了基层干部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责任担当。
我们要为这样的基层干部点赞。
●网言集萃
本报推出的《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文章,均以视频+文字+图片的方式,在江西新闻客户端进行了刊发,受到广大网友广泛关注。特撷取部分网友留言以飨读者。
网友“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要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打造新的度假综合体,让农村更加宜居宜业、村民富裕富足。小米粿,大产业!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把畲族非遗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
网友“海绵大宝宝”:多渠道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是好事!小社区也能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
网友“菜菜”: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喜见我省各地把广大乡村医保业务“掌上办”“指尖办”“最多跑一次”从梦想变为现实。
网友“小行星”:新奇!“调解超市”里的“和事佬”。村里矛盾不上交,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办人民满意的事,小事不出村,蛮好!
网友“捉鸡”:居民安居乐业,幸福洋溢在他们脸上!南昌光明社区的新景象,是我省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成效的缩影!
(本版图片均由史港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