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可心
“只有高质量党建,才能成为医院促发展、优服务、强管理的‘红色引擎’;只有切实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才能解决患者就医难、看病远的问题。”金溪县中医院党委书记徐青霞说。
2019年9月,刚到任金溪县中医院党委书记的徐青霞,发现医院有几个奇怪现象:有些科室下午只留下一个医生上班,其他人有事才会来;医生之间业务探讨不足,科室学习氛围不浓厚……这让徐青霞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无论看多少病人、上多少晚班、做多少台手术,每个医生都拿着一样的工资,这直接导致职工进取心不足。如何从根本上提高职工主观能动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全力打造人民更满意医院,徐青霞狠抓思想与举措,将“支部建在科室上”,坚持党建引领,全院党员按科室分为5个支部,着力打造“一科一品”,各支部间形成了“五朵金花”争相竞放的良好效果。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业务,该院通过绩效考核改革,让多劳者多得,并通过“双培养”机制,大力发展医院骨干力量成为党员,积极培养党员成为各科室医疗骨干,如今,党员成为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
思想觉悟上去了,医疗水平得跟上。“医疗水平上不去,患者就医负担便会增加”,据徐青霞观察,金溪县离鹰潭市很近,从鹰潭市出发到上海市一天有20多趟动车,最快的一班仅需2小时45分钟,“不少患者在基层医院没法看的病,会选择坐动车到上海看,路程远花费多。”
大道至简,实干为先。为提高金溪县中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徐青霞开出了一张张“处方”:以每周开展研讨的形式推动学科建设,让学习氛围充满每个科室;医院党员干部带头将中医药特色技术送进基层,开展送医上门、健康义诊、健康宣教等公益活动;为减轻基层群众就医负担,积极邀请上海多家医院的专家到院坐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学科交流与发展……“医院4楼的上海远程会诊中心即将完成建设,通过现代化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等多种现代手段,即可实现患者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真正让老百姓在家‘能看病、看大病、看好病’。”徐青霞介绍。
徐青霞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为推动医院医疗改革“劈”出一条新路。以思想为根本、服务为基础、人才为关键、公益为拓展,金溪县中医院“四梁八柱”式医疗服务改革框架,撑起了医改“大厦”。近两年,金溪县中医院先后获得抚州市、金溪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抚州市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各项技术显著提高,在抚州市中医系统考评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成为抚州市第一家达到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县级中医院。
眼下的金溪县中医院,院区改造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硬件设施持续升级,中医特色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医院有品牌、学科有名师、专业有特色、个人有专长,如今的金溪县中医院在党建引领下,正沿着为人民健康奋斗的方向不断前行。”徐青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