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邹宇波
隆冬时节,位于新余高新区的江西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仓库,工人正将一袋袋电池级碳酸锂打包,准备发往湖南、广东等地。近年来,新余市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全力以赴稳生产、促增长,扶龙头、壮产业,强智造、转动能,全力推进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调优结构,产业发展不断升级
工业是新余独特的文化标识和鲜明的城市品格。该市紧紧围绕推动钢铁、锂电等重点产业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发展完善工业产业体系,形成以钢铁和锂电产业为主导,光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麻纺产业为重点的“2+4+N”产业体系。
在新钢集团公司硅钢事业部的生产车间,一卷卷亮如镜、薄如纸的钢卷整齐摆放,正等待装车运往外地。最薄达到0.18毫米的电工钢产品,是高端新能源用钢厚度的最高标准。新钢对标一流钢企,成功轧制出高牌号电工钢产品,被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无人机等高端产品。
新余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壮大。近年来,该市钢铁产业年产值从400亿元扩张到1000亿元;锂电产业由小做大、由弱变强,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盐生产加工基地,锂盐年产能突破20万吨,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氢氧化锂出口量占国际市场份额超五成。
2021年,该市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到94.1%、20.8%和24.5%。
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锚定工业主战场,制造业如何搭上时代快车实现转型升级,成为新余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该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连续举办三届“天工杯”工业设计大赛,扛起倡导工业设计大旗,全力支持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申报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2021年,全市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3家。开放发展成效显著,连续8年举办国际麻纺博览会,累计签约项目435个,总投资2650亿元。
创新赋能,引领数字经济大步快跑。该市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组织实施“千企上云上平台”专项活动,上云上平台企业突破5000家;有“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示范项目21个,信息安全贯标企业170家,位列全省第二。
厚植沃土,工业企业茁壮成长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新余市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让企业唱主角、站“C位”,在政策、金融、服务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该市先后出台支持钢铁、锂电“三十条”措施,全面支持新钢公司、赣锋锂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助力新钢公司成为全省第二家千亿元级企业;赣锋锂业荣登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成为全国首个获“碳标签”的锂企业。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速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1家、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7家。
新余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厚植企业发展沃土,筑起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赛道,加速集聚发展新动能,让“锂花”在钢城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