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设县。因县治设于宜水、黄水汇合处而得名。
千百年来,恢宏诗意从宜黄河踏浪奔涌,流经两水交汇的丰饶土地,桨声不绝,弦歌不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宜黄人。
这里,是一方历史悠远的文化厚土。北宋地理学家乐史、水利学家侯叔献、明朝抗倭名将谭纶、清代禁烟名臣黄爵滋,还有棠阴的夏布、锅底山的遗存……一个个独特的文化符号,积攒成一座座深厚的文化富矿。
这里,是一方投资兴业的沃土。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产业经济从小到大、县域经济从弱到强,逐渐成长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地。
这里,是一方宜居宜业的乐土。风光旖旎的自然生态、文明淳朴的民风、亮丽宜居的人居环境,绘就了一幅气韵生动的诗意画卷。
聚焦“打造产业发展实力县、打造生态文明样板县、打造文化传承示范县、打造县域治理创新县”四个打造,实施“产业兴旺、城市双宜、乡村富美、改革创新、民生幸福、法治建设、县域民安、生态秀美、文化传承、党建引领”十大工程。
从一次次的经风历雨,到如今的磅礴之力,这座山乡小城,正以一场华丽嬗变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建设美丽幸福宜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