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撂荒地变希望田

  胡坤明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吕玉玺

  犁铧耕作,机械轰鸣,田间地头热火朝天……近日,记者在德兴市新岗山镇西坑村撂荒地整治复垦现场看到,种粮大户正忙着驾驶耕田机翻耕农田,为机插中稻作准备。

  2003年,大山深处的西坑村江源际村小组实施整村搬迁。由于耕地远离搬迁安置点,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多了,近几年土地逐渐被村民撂荒。

  为让荒地都“活起来”,今年以来,新岗山镇通过召开“板凳会议”,镇村干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探讨耕地抛荒的解决办法,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引导村民自愿、依法、有序流转土地。先将抛荒耕地统一流转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流转给种粮大户,给种粮大户实行免租4年的政策,引导种粮大户出资治理抛荒耕地。在依法依规、确保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政府推动弃耕抛荒的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集约型规模经营,发挥种粮大户带头作用,让撂荒地变“希望田”。

  今年3月,西坑村种粮大户程建平流转了村里的120余亩撂荒地,经过一个多月的清表去乱、土地平整、水沟疏通,一块块撂荒地变成了平整松软的良田,展现出新的活力。“对耕作条件好的撂荒地,通过平整种植中稻;对一些耕作条件较差的撂荒地,则种植荞麦、黄豆、玉米等耐旱作物。”程建平告诉记者,农技人员经常下沉到田间地头,对这些耕地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宜粮则粮、宜特则特、优先发展粮油作物”原则,帮助其科学布局各类粮食作物的种植。

  今年以来,德兴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利用率。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撂荒耕地治理3500余亩。针对不同地类实施“一田一策”,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该市根据地形特征、种植模式等调整优化作物结构,将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提高耕地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抓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区域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资讯
   第12版:文体
安福发力助推工业经济加速跑
我省去年破获经济犯罪案件逾千起
路畅景美
南昌提升应急管理服务水平 保障惠企措施见效
追逐甜蜜
撂荒地变希望田
萍安钢铁35兆瓦蒸汽发电站班组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桐花开 美景现
赋能镇域经济发展壮大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