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待人才切忌“叶公好龙”

  范嘉欣

  日前,省委书记尹弘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方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提供人才支撑。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回顾历史,人们不难发现,人才在哪里聚集,哪里就充满了活跃的创新创造,哪里就会兴旺发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新时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人才无疑是各地发展最关键、最急缺的要素之一,这也是全国各地纷纷通过出台人才优惠政策“广栽梧桐、争引凤凰”的根本原因。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江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只有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才能推动创新要素的高度聚集与整合,进而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

  人才难得,轻视不得,耽误不得。要做好人才工作,“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都要重视起来,使其相互紧密衔接,才能激发人才发展活力。然而,现实中也存在三个环节脱节的现象,给人才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单位经常把“呼唤人才”挂在嘴边,好不容易引进了人才,却不予信任、不给任务,人才被束之高阁,这种徒有爱才之名,而无敬才之心、用才之诚的,真正到用才之时,难免捉襟见肘;有的单位下大力气引进了人才,但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简单地奉行“拿来就用”,一次两次用不顺手,就弃之不用;有的单位在延揽人才时拿出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引进人才后却“口惠而实不至”,导致人才流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等等。以上种种对待人才的“叶公好龙”之举,说到底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做好人才工作,引进来是基础,留得住、用得好才是关键,想要留住人才、创造价值,必须采取务实的措施。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引人才、聚人才,出台更具竞争力、更强针对性的引才政策,采取多种多样的灵活方式,如“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招揽五湖四海的人才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自主培养,竭尽所能地为现有人才提供干事好平台、成长好舞台。现实中,有的单位信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对外人才引进上,却忽视对本土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导致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应当引起反思。好的种子需要园丁精心培育,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好的骏马需要伯乐用心培养,才能成为千里马。要注重对人才进行精准化培育,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因材施教而非“一概而论”,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独特优势。要聚焦多样化培育,通过培训、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等多种方式为各类人才提供成长机会,不断提升人才的能力本领。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是手段,“用”是目的。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固然重要,爱护人才、留住人才同样是大事。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为人才松绑、向用人主体放权。“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企事业单位作为用人主体,在人才使用和评价上应当掌握充分的话语权。在人才评价上,如果搞论资排辈,或者只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如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结果往往是“管用的评不上,评上的不一定管用”。只有树立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灵活管用的机制,才能打破人才在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障碍。与此同时,要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使各种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如此才能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赣州新闻
全省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召开
对待人才切忌“叶公好龙”
“中国旅游日”江西分会场活动在南昌举行
全省公安机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9”重要讲话精神主题活动举行
习近平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持续推进科技攻关推动成果转化 为现代化江西建设积蓄创新动能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赣州富硒产业欣欣向荣
节约用水引领校园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