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

有效保护了90.98%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卞晔)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日,记者从江西省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上获悉:我省不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目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江西初步形成,全省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542处,连同其他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程措施,有效保护了90.98%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

  江西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优越的森林、湿地资源和独特的气候地理,孕育了我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我省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动力,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试点探索形成了南方丘陵山地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典型经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精心呵护赣鄱万物生灵。

  目前,全省已查明鸟类580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40.14%,全球珍稀极危物种蓝冠噪鹛全部在江西绿水青山中栖息,种群数量从实施保护前的50余只,增加到250余只;每年秋冬季,有60至80万只候鸟飞抵鄱阳湖栖息越冬。全省已知野生脊椎动物1007种,占全国总数的21.5%,珍稀濒危物种野生梅花鹿(华南亚种)种群数量由实施保护前的不足60头,增加到620余头。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江西长江江豚保护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全省现已查明野生高等植物6337种,其中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水松、南方红豆杉、资源冷杉、大别山五针松、大黄花虾脊兰等。

  与此同时,我省强化监测评估,准确掌握资源本底状况。全省初步布设了城乡、农田、森林、湿地、水体等五种类型共649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在14个森林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2个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生物多样性监测,首次发布了江西省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公报。

  通过开展本底调查,2021至2022年,我省林业部门已发表新物种16种,发现中国新记录物种6种、中国大陆新记录物种2种、江西新分布记录物种101种。首次在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金斑喙凤蝶。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方面,共监测到珍稀濒危鱼类9种、土著鱼类165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坚持问题导向 明确履职禁区~~~
~~~
~~~庄兆林出席并讲话
特色农产品销售火 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
~~~
~~~
~~~
~~~有效保护了90.98%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
~~~——我省各民生部门以主题教育之笔写好民生答卷
~~~
~~~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定向输送人才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金融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广告
   第12版:财贸
生物多样 美美与共
萍乡印发“负面清单”扬正气
我省全力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省委宣传部2023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召开
“双品网购节”网络零售额101.7亿元
奋力推进家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句话新闻
首期“庐山对话”活动举行
财政部向我省下达7.3亿元学生资助资金
我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
把利民的事办实办细办好
江西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
我省设立政务服务订单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