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长征步道两旁,流水潺潺,阡陌纵横的田园绿意盎然。一阵微风吹过,水田荡起圈圈涟漪,一幅夏日田园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我们村的纪检委员办了件好事,看这重修的水渠,咱这片农田都不愁灌溉和排水了,下半年我准备多种几亩蔬菜和玉米。”村民黄蔼俊边忙边跟村民拉着家常。
事情还要从长征步道项目说起,兰溪村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路段,池江镇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点,启动了长征步道建设项目。该项目施工时,有一段路面要横跨兰溪村的一条灌溉水渠。
“按照县里列出的监督清单,粮食生产、工程建设都是我们的监督重点,我得盯紧点。”兰溪村纪检委员黄学忠经常会到工地转转。
这一转还真发现了问题。“田里几十亩甘蔗正缺水,水渠又放不过来水。”村民黄蔼俊正忙着在村里借抽水机。黄蔼俊的甘蔗田就在长征步道边上,怎么修了水渠还要借抽水机?难道水渠工程有猫腻?黄学忠顿时起了疑心。
“水渠就是农业生产的‘血管’,‘血管’不通这还了得!”黄学忠拿起卷尺实地测量,发现项目施工方未严格按图纸施工,水渠渠底抬高了30多厘米。
该项目还有其他问题吗?在他仔细察看之下,又有了新发现,“水泥路面和水沟浇筑一般用高标号水泥,现场刚拆封的水泥和用完的水泥袋子上标识的标号较低,这不符合相关标准”。
这条水渠关系着附近几百亩农田的灌溉和排水,马虎不得。黄学忠立即向村委会和上级纪委报告,通过层层压实责任,业主单位联合村两委及时叫停了“敷衍”工程,并从建材采购到项目施工严格把关,重修出了“放心渠”。
这是大余县充分发挥基层监督力量,护航乡村振兴,推动基层治理的一个生动实践。
“村两委换届后,有一些新任村纪检委员业务不熟,针对这一情况,县里印发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操作手册》,每个月列出监督清单,并常态化开展培训,探索片区协作监督模式,提升村纪委委员履职能力。”大余县纪委副书记邓永健介绍。
大余县常态化开设村纪检委员专题培训班,并创新推出“订单式”培训制度,根据监督重点进行小班化、片区化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督执纪实效。
“通过培训,我们行使哪些权力、履行哪些职责、走什么流程,都清清楚楚。我还参加过多次片区协作交叉检查,在实战中学会了怎么发现问题,怎么压实责任。”黄龙镇头塘村纪检委员谢志军说。去年以来,大余县先后开展纪检监察执纪业务实操、日常监督执纪要点等个性化培训24批次,培训人数600余人次,
土地不会辜负每一位耕种的人。夕阳西下,长征步道两边,水田泛起点点金光,相信不久后,整个灌区将变成一片金黄色稻海。(余先媛 甘士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