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碧玉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各地各部门结合主题教育的开展,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奋力描绘绿色崛起新画卷。
守护自然生态之美 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江西找准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确保长江始终成为造福当代、泽被后世的“黄金水道”。
我省赣江、抚河等五条河流全部汇入鄱阳湖,经湖口流入长江。4月20日至21日,省生态环境厅主要领导专题调研鄱阳湖水环境治理和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并召开座谈会,要求生态环境部门聚焦重点问题,压实整治责任,靶向精准施策,推动鄱阳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力保一湖清水入长江,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4月下旬,我省2023年第1号总河(湖)长令签发,明确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关于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若干措施》,持续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推动河湖“清四乱”三年攻坚行动。
不生态,就淘汰。长江沿线城市九江市,刀刃向内、壮士断腕,推动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并积极开展以“企业环保化、产业循环化、生产安全化、管理智能化、环境景观化”为核心的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建立新型化工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有污染的企业一律拒绝入驻园区。
家住瑞昌的居民王成敏反映,以前附近的长江水里漂满了生活垃圾,周边养殖场的废水直排江中,江水又脏又臭。如今,水清了,岸美了,大家经常来江边纳凉散步,幸福指数提高不少。
近年来,江西坚持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统领,认真实施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长江、赣江“十年禁渔”,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长江最美岸线建设,率先全流域开展生态补偿,全域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稳居全国第2位;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2.1%,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93.6%,长江干流江西段、赣江干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微笑天使”江豚时隔40余年重返南昌主城区赣江段。
走好转型发展之路 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实现凤凰涅槃。近年来,江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转型升级坚实步伐。
在位于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的江中药谷参灵草生产车间,中央控制室下达生产指令,107个机器手臂此起彼落,无人驾驶AGV小车有条不紊地运输物料,原材料、废气、废水在密闭管道流动。“该车间只有10余人管理,同等产量的传统车间却需要近200人。”基地负责人表示,创新驱动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传统药企立足智能制造,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日,南昌高新区LED产业“链主”型企业江西兆驰成功研发多项新产品,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性。南昌高新区LED产业现已汇聚江西兆驰、晶能光电等龙头企业,具有从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封装、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如今,该区手机闪光灯和移动照明出货量全球第一,LED芯片产能跃居全球前三,是国内最大的大功率LED光源生产基地。
5月15日,省工信厅召开厅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航空、新材料、5G等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工作要点或指导意见,强调要锚定打造全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的定位,推动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开放发展,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题教育中,我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省工信厅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处党支部书记、处长饶建平表示,当前全省深耕大数据产业,在重视大数据示范企业培育、以数据要素赋能传统产业、推动算力应用、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按照“一核两带八基地”布局,培育建设八大大数据产业基地。
我省还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和“VR+”示范应用,深耕虚拟现实、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空间信息、区块链等20条产业赛道,加速推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等。
数据显示,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在全国的排位由2015年第22位上升到2022年第16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25.7%上升到2022年的40.5%,年均提高2.1个百分点。
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江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努力在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中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