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助力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新时代建设人才培养高地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侧记
校园正大门
学院“样式雷”烫样作品参加2023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展览
学院2017级毕业生邹文李(左)在菲律宾工程项目现场
学院党员干部赴江西省图书馆参观《奋进新时代 书写新荣光——喜迎党的二十大苏区振兴十周年成就展》
学院与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西省朝晖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
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大楼

  日前,在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四局)菲律宾某项目的商务沟通会上,邹文李带领投标团队与甲方就招标文件中的不明确事宜进行探讨。毕业于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工程造价专业的邹文李,现就职于中建四局,任金昇集团菲律宾拉维达项目部项目经理。邹文李参与了中建四局的多个国际项目,其中柬埔寨太子地产集团总部项目和金贝贵族酒店项目先后荣获境外工程鲁班奖。

  像邹文李一样从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活跃在国内外各大建设项目一线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近年来,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就业工作始终保持进口旺、出口畅局面,学生就业呈现“三高”现象:就业去向落实率高,近年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留赣就业率高,长期处于全省前列;专业对口率高,超90%,在省内名列前茅。近年来,不少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但在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不少毕业生直接把“实习岗”变成“就业岗”,且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在行业内形成了“要用人、找建院”的好口碑。

  这种好口碑的形成,得益于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就业导向,大胆革新教学理念,把课堂搬到工地、工地建在校园、项目引入课堂,不断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打造新时代建设人才职业教育新高地。

  厚植立德树人理念

  培育不忘初心的忠诚型人才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教育厅、省住建厅的具体指导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不忘初心的高职人才。

  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构建了一支专业思政理论教学团队,加强对思政课程理论知识的研读,将课程理论知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体会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以及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同时,学院还坚持“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除了以思政课程改革为依托,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之外,学院还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多措并举筑牢学生信仰信念信心。学院深入推进“文化厚校”建设,利用江西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小平小道”等红色资源优势,通过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向党的生日献礼”志愿服务等活动,运用“主题党日+”模式广泛开展“红色走读”活动,让广大学生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学院不断加强“红色建院”阵地建设,建立思想政治文化中心、红色文化宣传角、廉政文化宣传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阵地。

  学院用一系列“大思政”活动践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先后获住建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文明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培育务实笃行的实用型人才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在做强传统建筑类专业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2015年,南昌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江西开启“地铁时代”。随着地铁4条线路相继开通,南昌地铁运营里程达128.64公里,建成车站103座。在这4条地铁线上,有600余名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身影,他们或是行车调度、供电维修等岗位的业务骨干,或已升任值班站长、站长等。

  “2008年南昌开始申报地铁建设,当时学院就意识到地铁建成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方面的人才会比较紧缺,所以学院2012年在市政与设备系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和城市轨道供配电技术专业。这10年,6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南昌地铁,还有30%左右的学生在各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工作。”来自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市政与设备系的杨墉金老师谈起学院轨道交通专业的调整历史时,眼神里满是骄傲。

  其实,杨墉金老师谈到的专业调整并不是个案。2017年开设的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2021年开设的现代物业管理专业,都不是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老牌专业,而是主动适应江西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相关专业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开展师资队伍培训,新增的实用型专业。

  从建校初期的5个专业,发展到现在29个专业,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建筑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发新兴专业,调整优化传统专业,逐渐形成了以土建施工、工程管理、建筑设计等为主要特色,兼有建筑设备、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群布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各类实用型建设人才近7万名,遍布江西乃至全国建设行业管理、技术、业务领域的各个层面。学院的办学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通过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专业水平提升工程、名师工程、双师工程等,夯实人才培养基石,教师队伍人才总量、结构和高层次人才数量都实现重大突破,为学院高质量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探索校企共育模式

  培育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校企融合缺真、培养模式缺变、资源共享缺链”,一直是产教融合中的痛点,如何破题?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学徒制”成为取胜关键。

  张文龙,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2021年进入江西好日子橱柜有限公司实习。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略显腼腆的青年,在师傅的带领下,已经熟练掌握了手绘表现技法、CAD、3DMAX以及室内方案设计等多种技能。

  “从踏进学院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学生,另一个是学徒。”张文龙说,从2019年入校开始,他就跟着导师邱子剑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基础知识,在进入江西好日子橱柜有限公司实习后,邱老师又成了他的企业导师。与此同时,公司还有专门的师傅对他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经过识岗、轮岗、跟岗之后,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复合型建筑装饰设计人才,目前已经与江西好日子橱柜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综合薪酬约每月7000元。

  “四阶段、工学交替、岗位培养、螺旋上升”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行校企合作的有力助推器。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要历经识岗、轮岗、跟岗、定岗四个阶段,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交替进行。校企教师第一学年讲授基础知识“打基础”,第二学年讲授专业知识“学专业”,第三学年讲授拓展知识“学创新”;企业师傅带领学生第一学年“认识企业、入岗上手”,第二学年进行“初始岗位、基层岗位技能训练”,第三学年进行“发展岗位、延伸岗位技能训练”。这种创新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各大建设类企业的高度认可,学院2017年获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除订单班外,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还聚焦全省建筑业万亿元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培育现代建筑产业人才。学院先后与江西建工第一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西省朝晖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省内建筑业头部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深圳市斯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九丰古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金昌建设有限公司、北京海天环艺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传承“样式雷”文化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型人才

  作为教育部、住建部确定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重视工匠型人才的培养,将“样式雷”文化贯穿于学院的文化生态环境。

  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2014年6月,江西省“样式雷”建筑文化研究会落户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把“样式雷”建筑文化所涵盖的传统文化、建筑风格、建筑艺术、人文精神、建筑技能等细化到德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让“样式雷”工匠精神贯穿职业教育始终。

  学院通过加强与中恒建设集团、丰和营造集团的校企合作,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能学习文化知识,更能参与实践,感受工匠精神,培养工匠气质;通过举办相关演讲、作文比赛、话剧表演等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同时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学院校园文化的互融互通提供理论支持,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2020年7月,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样式雷”古建筑作品模型在“文化的力量——2020江西文化发展巡礼”上展出。

  2020年12月,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携“样式雷”作品亮相江西省第三届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展区以“样式雷”文化创新传承为主题,通过古建模型、“样式雷”图档、工匠现场雕刻展示、“斗拱智拼”游戏互动、手工作品等形式,传播中华建筑文明、建筑技术、建筑风格、建筑美学,向社会各界充分展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对“样式雷”人文精神、建筑文化、“工匠精神”的传承、发展与建设成果,为推进“样式雷”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传承“工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培育扎根基层的担当型人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近年来,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将培养担当型建设人才作为乡村人才培养的抓手,为乡村地区“量身定制”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深度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2018年,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规划和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和支教、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支援上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办建筑专业。五年来,上犹中专在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帮扶共建下,培养了114名担当型建筑人才,投入当地的乡村振兴事业中。

  2018年11月,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驻村工作队进驻乐安县谷岗乡圭峰村,对圭峰村公共建设项目提供资金200余万元,先后完成圭峰村委会翻修、村小学改造、老年运动场所改造,以及箬叶烘烤房、太阳能路灯、涵洞、道路维护等项目,有效增进了民生福祉;帮助开展光伏发电项目,推动成立光伏合作社,村民每户每年可分红近3000元;帮助引进青蛙养殖、山牛养殖、羊肚菌种植等特色产业,以扎实举措让圭峰村发生显著变化。

  2021年7月,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驻村工作队进驻抚州市乐安县湖溪乡梅溪村。工作队从村情出发,尝试拓展种植品种结构,与制药公司合作,积极探索“水稻—中药材”新型产业种植模式,推广种植120亩泽泻药材,每亩田净增收800余元,创造就业岗位20余个,促进村民增收10余万元。

  除了对口帮扶、驻村帮扶,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还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将乡村振兴驻村点打造成学院“最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学院多次组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实践团,带领学生们赴驻村工作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访当地乡村文化建设和服务现状、追寻红色足迹、关爱留守儿童、开展乡村振兴产业调研等活动,进一步鼓励学生们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以青春之名砥砺奋进,用青春之力担时代使命。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赣鄱大地自古英才辈出,如今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定能勇立发展潮头,汇聚人才力量,为推动江西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本版文图由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侧记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学与思
   第08版:金融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法治
   第12版:财贸
助力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新时代建设人才培养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