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他乡”为“吾乡”

——珠山区抓实流动党员管理激发创新创业动力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政昊

  近日,景德镇市珠山区景漂人才服务中心格外热闹,几十名“景漂”陶艺工作者齐聚大厅,共同探讨“景漂之家”党建文化墙的设计方案。大家踊跃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景德镇陶艺文化巧妙融合,让党建文化墙更加凸显景德镇特色。

  肖海波是一名“景漂”流动党员,最近决定在景德镇定居。“每次来到‘景漂之家’参加组织生活会,都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他告诉记者,“景漂之家”党建氛围浓,有人指导、督促学习的同时,自己遇到困难也可以即时反映并得到帮助,很贴心很温暖。

  “面对陶瓷艺术创作者的工作共性,我们创新党建方式,激发大家的学习、创作热情。”“景漂”流动党员党委书记章晨表示,“景漂”流动党员党委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理论学习,举办“微+学习论坛”“景漂青年说”特色活动,将凝聚“景漂”力量、服务“景漂”创新创业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面对流动党员群体大、人员去向难掌握、党员教育活动难开展、党建管理难规范等实际情况,珠山区以“景漂”流动党员党委为抓手,在细致摸排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工作。同时明确职责、规范流程,深化、细化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和学习,通过党委带领“景漂”流动党员开展“线上+线下”“分散+集中”学习,以及支部走访“景漂”青年进行政策宣讲等方式,实现“景漂”流动党员在主题教育中不掉队。

  “有些陶艺工作者是我的前辈,一开始总以为他们不容易接触,但现在我们已经成为很好的朋友。”从事陶艺工作不久的刘晶告诉记者,景德镇许多手艺人延续着师徒传承的传统,但“景漂”流动党员党委打破这一规矩。在这里,“景漂”老前辈常常乐于解答大家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景漂”青年在陶艺道路上更好地成长。

  “我是洒蓝传统制瓷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经常毫无保留地将技艺展示给大家。”章晨说,“景漂”流动党员党委探索构建“区域+行业+人才”党建共同体,利用非遗传承师徒结对这一契机,注重以老带新,在助力“景漂”青年成长的同时,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切实解决“景漂”流动党员急难愁盼问题。

  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景漂”流动党员党委紧贴“景漂”人才发展需要,收集并整理出20余个问题。针对“景漂”流动党员关心的提升个人技艺、不了解人才评定政策等问题,同步实施安家和成才计划,通过提供校地企合作、师徒技艺传承、创业帮扶、建立自由职业工艺美术师社区服务站等多项举措,实现“景漂”流动党员在思想上信赖组织、情感上认同组织、行动上跟随组织的目标,进一步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8版:资讯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要闻
   第12版:公益广告
洪州大桥主线结构贯通
变“他乡”为“吾乡”
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英雄号角”跨年音乐节掀起文旅消费热
全力践行“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
中朝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互致新年贺电宣布启动“中朝友好年”
牢记嘱托争创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