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家四代83年为红军烈士扫墓

  本报宜春讯 (全媒体记者邹海斌)3月28日,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集福村,彭金友捧着花束,约上兄弟,领着儿孙,一起去祭扫红军烈士墓。

  水江镇是革命老区,在册烈士有400多位。记者爬上集福村新屋村小组后山,只见红军烈士墓位于彭家坟地,与彭金友的4位先辈合葬。烈士墓碑表面贴着玻璃,保护着碑文,墓碑上写着“张堂烈士墓 经办人:彭开宪、彭开聪”。

  红军烈士张堂是四川人。1929年6月,上栗国民党保安团来水江抓壮丁。在阻止敌人时,红军战士张堂中弹受伤,被集福村村民彭赵元收留养伤。后来,彭赵元的儿子彭开宪中暑,张堂用四川老家的土方法成功救治。危难时刻,彭家与张堂结下了鱼水情。

  1930年初,敌人到水江上洞“围剿”赤卫队,搜刮民财。红军战士赶到上洞正山坳,与敌激战。张堂英勇作战,不幸牺牲,遗体被藏入一处废弃的木炭窑内。

  1932年9月,敌人探知彭赵元参加赤卫队闹革命,收留红军战士养伤,残忍地将他杀害。

  “张堂叔叔救过你的命,最后为了救乡亲们牺牲了,你们不能忘记他,不能忘记红军恩情。”彭开宪时常想起父亲生前的嘱咐。彭开宪和弟弟彭开聪商量,想让张堂入土为安。1941年,他们夜行十余里山路,爬进废弃的木炭窑,将张堂的遗骸移出,葬于自家的祖坟地。从此,他们每年都去祭扫张堂烈士墓。

  1957年,当地开展烈士名录普查工作,彭开宪为张堂申报烈士,并作为亲人登记。按照规定,烈属可领取一次性抚恤金,他们家没去领,但扫墓从未间断。

  “不能忘记红军烈士张堂,要像对待自己的爷爷一样对待他。”1972年,彭开宪临终嘱咐,将接力棒传给了儿子彭金友这一代。每逢清明,彭金友、彭金明等五兄弟坚持祭扫张堂烈士墓。彭金友对记者说:“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父亲将红军烈士葬于祖坟地,是全家的光荣。”

  彭守冲是彭家守墓的第三代。时常听父亲彭金友讲张堂烈士的故事,他从小就想参军报国。2001年,彭守冲拿到入伍通知书时,激动地跑到张堂烈士墓前报喜。如今,他又带着孩子一起去给张堂烈士扫墓。

  清明节扫墓、中元节祭奠、除夕送团年饭……彭金友说:“这是我们家不曾改变的规矩。”向张堂烈士墓鞠躬后,彭金友又一次向儿孙们讲述张堂烈士的革命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综合
图片新闻
创新驱动
我省出台46条措施加强财会监督工作
民建江西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乡亲桑梓行 浓浓赣港情”万名乡亲龙年回乡活动在定南举行
2024年江西省大中小学生体育竞赛系列活动开幕
2024中式糕点博览会在鹰潭举行
“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2024年首讲开讲
我国低空经济蕴藏万亿级市场
一家四代83年为红军烈士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