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4.14%!

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跃上新台阶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如今,网民热议“中国天眼”“爱达·魔都号”等大国重器的新进展;偏远村小里,山里娃也飞上了无人机、学起了编程……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14.14%意味着啥?

  要知道,我国人口规模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基础弱、底子薄,2010年这个数字仅为3.27%。经过十年努力,2020年达到10.56%,而超过10%是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所普遍具备的重要特征。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都来之不易。“按照国际通行的测评标准,仅有少数发达国家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20%。2023年我国达到14.14%,实现了从较低水平到中等水平的巨大跨越,为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夯实了科技人力资源基础。”调查牵头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介绍。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情况有多大改善?

  一是地区不平衡情况得到改善。东、中、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首次缩小,分别达到16.39%、13.12%和11.51%。二是女性科学素质持续快速提升。男性公民和女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达到15.66%和12.53%,性别差距比上年缩小0.66个百分点。三是城乡不平衡情况进一步缓解。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达到17.25%和9.16%,农村居民科学素质增速高于城镇。

  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持续快速提升的同时,结构也在逐步优化。从数量上看,越来越多的公民关注科学、学习科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从质量上看,科学素质建设逐渐从科学知识掌握向更深层次的科学思维养成、科学方法运用和科学精神弘扬转变。

  新华社记者 温竞华 (据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一季度关键数据出炉~~~
~~~
揭开武王墩墓神秘面纱~~~
14.14%!~~~
~~~——第十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侧记
六部门开展专项整治~~~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文件
   第06版:抚州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区域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三农
   第12版:资讯
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跃上新台阶
文旅融合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向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