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

  ■ 钟小武 赵昱敬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所揭示的重要时代课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文明新形态的当代呈现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它内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展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文化逻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演绎

  恩格斯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推动中华文明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彰显出中华文明的现代气息和鲜活力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呈现。因此,建设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体现中国特色,反映当代中国创造,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必然文化使命。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巩固发展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所在。要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指导中国实践。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借助中国文化特性、中国文化形式更好地传播发展,深刻诠释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文化逻辑展开

  中国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有着自己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世界上唯一绵延至今、未曾中断的伟大文明,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和文化自信。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始终承担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特别是当今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须以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新形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更好体现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在世界大变局调整中更多贡献中国方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历史延续,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现代化呈现。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激活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使其在新时代展现新的生机活力。要坚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价值观等的自豪与自信,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时代价值,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与现代形式表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适应、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协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延续

  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无数仁人志士都在积极求索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中华文明。近代以来陆续兴起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试图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换。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近代中国回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课题中应运而生的。党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任务。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什么样的社会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建设“文明先进的中国”的目标、大力发展“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努力尝试,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致力于建设“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党一直在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理论、制度、文化和物质等各方面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规划了宏伟蓝图、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和理论总结,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推动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果和文化形态,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体呈现。文明的传承发展是新时代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大力推动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同时也要求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气象、文明气度。

  肩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最终目的。要始终坚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促进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不断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聚焦九江“三大攻坚行动”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
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