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这一部署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把实习实践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焦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不断完善大学生实习实践制度,推动实践育人提质增效。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高校实践育人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实习实践,可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专业、职业和就业的认同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不仅能为大学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夯实坚实基础,也能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实习实践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比如,一些地方和学校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养成”的问题,缺乏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践的长效实施办法以及资源保障机制;一些专业动态调整滞后,与产业和行业发展要求不匹配,导致学生实习实践能力与岗位要求有差距,存在校企人才培养“两张皮”现象;等等。解决这些问题,要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以做好顶层设计、精准对接需求、建强师资队伍、建立长效机制为着力点,补齐实习实践这块短板,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人才。
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大学生实习实践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评价体系的健全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等多个方面,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从组织、管理、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链条设计。一方面,要加强育人总体规划。高校要把实践育人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明确实践育人的目标要求、实施内容及实施路径,常态化组织学生开展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工作,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要建立健全跟踪与评估机制。对实践选题、实践任务、实践效果等进行全流程、全链条监督管理,完善实践成果考核、评价、认定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实习实践制度的法律性质与法律依据,特别是强化对就业实习的法律监督和权益保障。
精准对接需求。构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实践活动体系是高校深化实践育人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要将实习实践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立足学生特点、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当前尤其要紧密结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结合自身科研优势与区域集聚产业优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强化实践教学。比如,高校要加强与重点行业、区域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交流联动,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确保企业与高校的研究领域和教育目标相匹配。另一方面,要推动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实践育人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应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努力建设一批教学与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深化与社区、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产业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实践育人工作与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建强师资队伍。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培训激励机制等方面发力,不断提升高校实习实践教育师资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培训锻炼,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科研院所等进行挂职锻炼,组织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参加社会实践、学习考察等活动,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的能力。同时,将实践成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与工作量计算、职称晋升以及评优评先等挂钩,切实增强实践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要壮大师资力量,聘请校内外专家、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与培训,丰富大学生实习实践专家资源库。同时,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明晰晋升通道、福利待遇保障等系列举措,不断吸引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加入指导大学生实习实践教育行列。
建立长效机制。让高质量的实习实践真正助力学生发展,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多方主体紧密合作,规范实习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面向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实习实践机会,提升其规范性、公平性、有效性。相关部门应积极促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与高校、人才的对接,建立健全接收学生实习的激励机制。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践环节的资源投入,规范实习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就业实习实践监督评估机制,将学生实习后的就业情况等作为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依据。对实践成果突出的学生在就业升学方面予以重点推荐,并在引才留才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特别是对具有转化潜力的实践成果,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其实现从理论文本到现实应用的过渡。同时,还要积极推广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支持鼓励大学生深入社会、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