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宜乘东风再奋楫

  江仲平

  (一)

  鄱湖天连水,匡庐朝与暮。

  岁月前行,不舍昼夜,连接过去和未来,镌刻下团结奋斗的足迹。沐浴着浩荡东风,过去一年,江西以持篙试水的胆魄、滴水穿石的信心、逆水行舟的韧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于挑战中谋机遇,于变化中开新局,在广袤的红土地上铺展新的画卷。

  (二)

  川流不息的于都河,标注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点;江西今日之风华正茂,原点在于思想火炬的引领。

  饱含着对江西发展的巨大关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江西考察,为这片承载着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红土地擘画蓝图。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提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16字要求,并赋予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新的定位、新的使命,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上下的信心和斗志。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实践路径和重点举措,是做好江西一切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江西实践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省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完善工作思路、细化发展举措,确保各项事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从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到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出台《中共江西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决定》,再到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的具体实践,充分凝聚了共识、激发了干劲。

  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一年来,我们持续更新思维观念,勇于开拓进取,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大胆先行先试,着力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站在未来看当前,跳出江西看江西,一年来,我们自觉把江西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和谋划,用足用好我省区位、生态、产业、资源等优势,坚持抢位发展、错位发展,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让江西每一寸土地勃发向上向前的力量。

  在九江石化,伴随着炼化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运营的推进,设备自动化控制率达9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225%;在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通过对收录的2400余套、近万件瓷片标本,利用人工智能大量标准化提取纹样数据,文创产品在古与今的融合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婺源县秋口镇石门自然村,蓝冠噪鹛提前半个月“不约而至”,成为乡村旅游最好的“代言人”,仅今年前8个月就吸引游客50万人次。

  2023年,江西地区生产总值达3.22万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整体性跃升。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保持在430亿斤以上,去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8571元,增长13.6%。今年1至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0%、16.4%,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投资增速持续回升。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6.5%,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7%,“水清江豚跃”“天净万鸟翔”成为美丽江西的生动写照。

  实践证明,思想的种子一旦拥抱沃土,就会产生非同凡响的感召力和穿透力。一年的时间不长,却足以让奋进者以感恩之情、拼搏之姿、实干之效在岁月年轮上留下新的刻度,在硕果丰稔的金色之秋写就沉甸甸的答卷。

  (三)

  前不久,崇义县乐洞乡林农周兆信获得全国首笔林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60万元,引起多方关注。

  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将林权抵押贷款范围拓宽至林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等,贷款对象扩大到普通林农……瞄准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的“林改四问”,各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青山成为“金山”,使“绿库”成为“钱库”,成为我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既是人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源头活水,更是我们以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应有的精神状态。

  解放思想,江西有改天换地的志气、决胜未来的底气;开拓进取,江西有翻山岳而拓前路的信念、汇溪流而成江海的毅力。

  2024年1月13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了一次特殊的会议,动员部署在全省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引导和激励全省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心无旁骛抓落实,脚踏实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抓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在关键处落子、关键处发力,才能以重点突破带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做强做大江西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条,打造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实现年均9%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目标,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昌九高铁、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武汉至南昌特高压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开工长赣高铁、九江石化年产150万吨芳烃等一批重大项目……在2024年江西省重大项目推进任务表上,每一个项目都是系统工程,充分释放出坚定不移抓好项目建设的决心。

  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推进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930家,传统农业大省正迈向现代农业强省。

  “只要肯于干事、敢于扛事、善于成事,组织上就一定会创造机会、提供舞台”“要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为实干者鼓劲”,树立鼓励支持实干担当的鲜明导向,有力地提振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披荆斩棘,昂扬的是精神力量;击鼓催征,不变的是追梦步伐。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区域发展态势,江西只有保持迎难而上的干劲、百折不挠的韧劲,自觉拉高工作标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力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挑战,才能以顽强斗争开拓事业发展新天地。

  抵达一个个曾经的目标,又向着下一个目标出发,我们收获着改革发展的果实,开辟着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

  (四)

  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木桶理论”提示我们: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区域的整体能力,往往会受到最薄弱环节的限制。

  扬长补短,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江西把“落后”“不足”变为“后发优势”的重要方法。

  厚度0.1毫米的“手撕钢”轧制成功,“组网一号”无人机群载发车可在38秒内完成无人机垂直升空,通过生物合成方式提取中医药原料并实现工业化生产……近年来,新技术、新产业在江西越来越多,折射江西正在扬长补短的实践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长板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短板是挖掘潜力的努力方向。放大江西“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门类齐全的产业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物产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及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短板,才能在扬长补短中增强发展胜势。

  去年12月27日,随着G4012次列车从南昌东站驶出,杭昌高铁黄昌段正式开通运营,全省11个设区市“通时速350公里高铁”的最后一块拼图完成;今年5月6日,一列装载360吨出口货物的铁海班列从瑞金国际陆港驶出,标志着瑞金国际陆港—厦门港—美国洛杉矶全程铁海联运班列开通运营。

  见微知著,这些发生在江西人身边的变化,见证着红土地上的发展变革。

  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毗邻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省份,江西正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正在转化为“双向开放、惠通四方”的发展优势。

  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制约江西产业做强做大的突出短板。只有向“新”发力、朝“质”攀峰,江西才能自强,才能争先。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实施省级重大专项“2030先锋工程”;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科技攻关任务,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创新的“最大增量”。

  找准优化营商环境的短板弱项,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领域改革,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对各级政府承诺的事项做到立说立行、“足斤足两”兑现;加快数字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优化公开办事流程,规范自由裁量空间,保障经营主体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以改革扬优势、补短板,“看准了就抓紧干”,我们激扬的是制度优势,积蓄的是发展动能,赢得的是战略主动。

  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因地制宜,扬优成势,是江西在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迈出的关键一步。

  走好这一步,历史必将给我们一个值得期许的未来。

  (五)

  欲流之远,必先浚其源;欲树之高,必先固其根。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提到一个词:固本兴新。这一重要要求充分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辩证统一。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没有“固本”,高质量发展就会根基不稳;没有“兴新”,高质量发展就会止步不前。

  对江西而言,固本兴新,就是要不断壮大实体经济这个强省之本、巩固提升生态这个立省之本、全力稳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基于已有基础和优势,努力在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能、打造新的增长点上主动作为,持续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才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工业是龙头,是脊梁,是江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江西要强起来,工业必须强起来。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让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激发新动能,是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未来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

  下达2024年工业领域资金3.23亿元,支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聚焦“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生物、未来健康、未来显示、未来航空”六大重点发展领域,努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今天,全省工业增加值已突破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1.6万家,千亿元级产业达14个,江西昂首迈入新兴工业大省行列。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江西自然禀赋优良、“生态家底”丰厚。如何守好绿色生态“最大财富”,发挥绿色生态“最大优势”,擦亮绿色生态“最大品牌”?这是一道必答题。

  碧波泛舟,长江江豚“携子进城”的画面频现;时隔17年,鄱阳湖再次发现大规模刀鱼群体……共抓长江大保护,江西在生态系统修复、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候鸟、帮助渔民转产转业等方面积极作为,呈现出水清、鱼跃、鸟欢、人和的新面貌。

  从几近消亡的半空心村到“中国最美乡村”,10年间千万游客在婺源篁岭景区寻味乡愁;坚持山林不砍伐、不卖树,素有“天然氧吧”美誉的崇义县,仅靠“卖空气”也能估价上千万元;打通“资源—资产—资金”转化通道,资溪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各项贷款余额43.27亿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作为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江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探索“两山”转化创新实践,“只此青绿”间涌现出大量耳目一新的故事,生动折射人与自然的相互成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就业则是最大的民生。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才能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通过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着力稳岗扩岗,江西不断织密就业保障网。今年上半年,为4269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1.52亿元,惠及职工42.63万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7.5亿元,累计发放量达2394亿元,位列全国第一;累计扶持个人创业167万人次,稳定和带动就业702万人次,为更多人搭建起追求幸福的桥梁。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我们一定能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船到中流,惟有奋楫争先,才不惧风高浪急;人到半山,惟有激扬精神,才能再攀高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指导,让4500多万赣鄱儿女的奋斗有了精神的刻度,让前行的江西有了确定的航道。

  奋力“滚石上山”,携手“爬坡过坎”,江西正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进发!

  (执笔:范嘉欣 邹 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习近平致信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强调~~~韩正出席开幕式并会见全体代表
~~~全省各地合力推动人才政策直达快享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尹弘主持
本报今日推出特别策划——~~~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聚焦九江“三大攻坚行动”
   第04版:聚焦九江“三大攻坚行动”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向总书记报告
   第07版:向总书记报告
   第08版:向总书记报告
   第09版:向总书记报告
   第10版:向总书记报告
   第11版:向总书记报告
   第12版:向总书记报告
   第13版:向总书记报告
   第14版:向总书记报告
   第15版:向总书记报告
   第16版:向总书记报告
   第17版:天下
   第18版:抚州
   第19版:专题
   第20版:映像
   第21版:民生
   第22版:法治
   第23版:教育
   第24版:综合
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聚焦高质量发展提高人道服务能力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策走出“深巷” 人才竞相“亮相”
致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信
坚决拥护党中央对唐一军的处理决定
向总书记报告
宜乘东风再奋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