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 幸
一场“扶摇直上”庐陵音乐嘉年华,吸引7.8万余名乐迷汇聚于此;2023年以来,赣州市、山东省聊城市等省内外兄弟市(区)考察团相继前来考察交流;每当周末或夜幕降临,在此休闲娱乐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如今的吉安市高铁新区(以下简称新区),高楼林立,繁华热闹,集聚了人气、商气、烟火气,成为吉安城市新中心。
一个寂寂无闻的城中村,何以发展成为一座繁华新城?
秘诀在于“融”,在于“产、城、人”的深度融合。
“为策应全省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行动,我们探索以‘指挥部+平台公司’为主导、市场化运作为主体的‘无管委会’管理模式,坚持以产聚人、以人兴城,扎实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吉安市高铁新区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戴真宝说。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吉安市成立高铁新区项目推进指挥部,剥离了社会性事务,授权吉安市城投公司作为整个高铁新区的投资融资、项目建设、招商运营主体,既保障了片区开发的整体性协同性,又减轻了政府债务风险,每年可节约行政成本近3000万元。
科学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龙头和基础。新区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气集聚、商气汇聚所需,突出城市增值投资导向,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产业发展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各占三分之一,发挥产业新城项目用地规划的黄金分割效应。目前,新区已规划建设了“五指峰”(科创中心、总部经济大厦、格兰云天国际酒店、两栋人才公寓)、“三中心”(吉安国际会展中心、吉安海洋世界、爱琴海购物公园)、“四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新型材料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可承接160万平方米的超大产业平台;同步建成庐陵玉景、红星时代城等10余个优质地产项目,现入住人口已有1.4万人,并完善了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
“新区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核心区,交通便利,却不适合发展工业。因此,发展数字经济成了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戴真宝介绍。
新区重点发展“1+3+N”产业体系,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协同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旅游经济,配套商贸、康养、电商、建筑等多种业态,引进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130余家企业入驻,扶优扶强吉安市数智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申通快递——智能客户服务中心(吉安)、湖南爱维尔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代表性企业,以数字赋能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将新区打造成赣深数字经济走廊重要节点、省级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
产业促就业,就业聚人气。“公司从去年8月入驻以来,员工迅速增加到600余人,这离不开市城投公司的大力支持,帮我们解决了员工住宿、招聘等问题。”8月22日,申通快递——智能客户服务中心(吉安)业务负责人马超在公司一周年庆典上说,“好环境好服务,让我们发展更有信心,现在公司正在着手将杭州公司迁至吉安。”
为让更多的人来吉、返吉、留吉,新区大力提升人口吸纳能力,研究出台绿色通道、职业经理人、高层次人才等管理办法,公开招引各类人才200余人;配套建设两栋人才公寓,开展长租房试点,已有163人实现“拎包入住”;与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吉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或联合办学,根据入驻企业需求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目前新区就业人数3500余人。
“我根据新区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在人才公寓申请了5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不仅租金便宜,上班、购物、休闲都非常方便。”三垚(吉安)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畅笑着说。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新区着力构建“五分钟、十分钟和十五分钟生活圈”,渐进式补齐满足群众更高层次消费需求的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文化服务等业态,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