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宜春讯 (全媒体记者邹海斌 通讯员晏勇)宜春大地,山川秀美,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宛如金色纽带,将城市与乡村紧密相连,催生了业态丰富的“路衍经济”。近年来,宜春市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加快实现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到畅,逐步建立起内外联通、乡村互通、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让具有地方特色的“路衍经济”风生水起。
宜春市精心打造“四好农村路”,目前全市农村公路入册总里程达2.39万公里,县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达70.3%,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达60.2%。近年来,该市陆续出台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在产业项目、金融支持、技术服务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宜春市交通运输局加强调研,分类指导,为发展“路衍经济”赋能,引导各地依托农村路网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强乡村发展活力。高安市积极推动公路与客运物流融合发展,建设了一批农村客运站点和物流配送中心,有效推动农村电商物流降本增效,促进了“路衍经济”发展。
公路围绕产业建设,产业围绕公路布局,宜春市大力实施农村公路与产业融合发展工程。该市坚持规划引领,深化“农村公路+旅游、资源、产业”等“农村公路+N”融合发展模式,通过部门联动、产业衔接,大力推进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公益事业路等项目建设。该市各地依托农村公路网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袁州区农村公路建设向产业园区、生产基地延伸,将各功能区“串珠成链”,推动袁州区农业综合园转型升级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丰城市温泉大道途经隍城、湖塘、梅林3个乡镇,串联起湖塘乡坑里村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爱情花卉小镇、唯美养生谷等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量超3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6亿元,被评为2023年度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宜春市依托资源禀赋和交通优势,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路衍经济”产业集群。樟树市在公路沿线开展道地药材种植,总面积达50.77万亩,中药材年产量达52.6万吨,产值66.6亿元。袁州区水江镇依托乡村公路办起了92家假发厂,把“假发经济”做到了海外。奉新县依托九仙至百丈公路,培育温泉度假、精品民宿、红色研学,大力发展避暑纳凉康养产业。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宜春市深入挖掘“路衍经济”潜力,持续发挥农村路网和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万载县136个乡村“微工厂”分布于农村公路周边,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加工、手工业等,可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近6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达7900个。铜鼓县以路串景、路景结合,永丰至大沩山旅游公路串联起七星岭滑雪场、尖尾峡漂流、秋收起义纪念地等景点,其中七星岭滑雪场每年接游人数达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