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赣县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源头治理,成立品牌调解室——

调解小纠纷 促进大和谐

  本报全媒体记者 朱晨欣

  “遇到法律问题,就找吴智尧律师。”如今,在赣州赣县区,遇到矛盾纠纷,不少人会选择去“智尧释法调解坊”。一个调解坊,何以备受群众信赖?

  近年来,赣县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源头治理,在赣县区委政法委、赣县区司法局支持下成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品牌调解室——“智尧释法调解坊”,品牌创始人为赣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吴智尧。现在,该调解坊已经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调解招牌。

  成立:为群众开启“前置窗口”

  9月25日9时30分,“智尧释法调解坊”的门口就有不少人等着。“吴律师,请你帮帮我们!”见群众愁眉苦脸,吴智尧立即为他们递上一杯水,用客家话回应道:“别着急,坐下慢慢说。”

  自2017年担任赣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以来,吴智尧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数不胜数。他发现,群众打官司经常出现没有收集证据的情况,维权难度大、成本高。“调解可以让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一线。”为此,他创办了公益性调解组织“智尧释法调解坊”,对可以调解的法律援助案件,优先采取调解方式处理,为群众开启“前置窗口”,让矛盾纠纷前置防范、前端治理、前端化解。

  如今,“智尧释法调解坊”在赣县区设立了多个调解坊,拓宽了群众的调解渠道。该调解坊被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等五部门授予“2022年度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称号,吴智尧本人也被选聘为省级人民调解专家、省一级人民调解员,并先后获得司法部“新时代司法为民奋斗者”“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中消协“2022消费维权年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调解:巧妙化解矛盾纠纷

  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室内简洁明亮,让人感到舒适放松。就是在这里,一桩桩邻里纠纷、一起起民间矛盾,都会在吴智尧的“巧舌”下化解。

  2012年,信访人李某与其叔叔因为老家修路费用问题发生了矛盾冲突。从2018年11月开始,李某不断向各级信访平台反映问题,纠纷演变成了行政争议案件。去年12月,接到当地镇、村邀请的吴智尧,立即前往李某老家事发地,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第二天,他组织了叔侄双方见面,通过拉家常式的沟通方式,拉近双方感情,并向他们解释了相关法律。仅用了一个小时,就成功调解了这个长达11年的信访案件。

  “尊重当事人,找准矛盾点,谈事说理,解开群众心结。”吴智尧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调解“秘诀”。凭借多年基层法律服务的工作经验,吴智尧也摸索出适应本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调解方法,即以爱暖人、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情动人、以法信人。

  截至目前,调解坊共调解社会矛盾纠纷500余起、涉企纠纷3000多件,为群众和企业挽损6000余万元。

  释法:从源头上预防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智尧说法’,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则农民工讨薪的案例……”每周五上午,在赣县区茅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茅小店”直播间,吴智尧都会围绕老百姓的身边事,进行线上普法。

  为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新形式,让法律更接地气,去年12月,茅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茅小店”直播间开设了由吴智尧主讲的普法栏目“智尧说法”。节目开播以来,现场成功调解16起矛盾纠纷,解答法律咨询56件。

  吴智尧告诉记者:“要从群众身边的事入手,讲他们关心的内容。”为此,“智尧释法调解坊”坚持人民调解和法律解释相结合,以案释法宣传法律知识,努力做到“调解一件案例、普法一片群众”,不断提高当地群众法律意识。

  此外,赣县区司法局打造普法阵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活动,将调解坊延伸至工业园区、社区、祠堂等地,并开设乡村“法律大讲堂”,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据统计,“智尧释法调解坊”每年普法覆盖人数达20万余人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金融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综合
   第12版:资讯
调解小纠纷 促进大和谐
长江经济带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展演举行
新余72个项目集中开工竣工
乐享“家门口”风景
法律服务护企成长
立足小网格 护航基层治理
智慧监管跑出通关“新速度”
青原区“四治”联动推进移风易俗
和美乡村篮球总决赛在南康区开赛
图片新闻
以融促进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