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钟秋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擘画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时代蓝图,为新起点上持续推动文化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梅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省文旅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会提出的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改革部署,坚持靶向施策、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大力实施文旅高质量发展改革攻坚行动,加快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共建共享高品质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全省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健全完善“百姓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社会参与机制,实施“公共文化新空间”打造行动,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推出一批群众身边的小而精、小而美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完善艺术创作生产服务引导和国有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机制,实施艺术创作“四名工程”和“赣鄱好戏”惠民工程,建立全省戏曲联盟,推进省市共建江西赣南采茶剧院。
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全面构建赣鄱文化基因库。加快构建赣鄱文化标识体系,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景德镇申遗等为契机,深入实施赣鄱文明考古探源工程,突出抓好稻作文化、青铜文化、陶瓷文化、汉代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中医药文化等赣鄱文化IP的发掘、研究、阐释和传承,整体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1+6”考古研究体系,立起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四梁八柱”。建立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和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健全大遗址保护利用共建共享机制。实施“史说江西”工程,创新展览展示内容、形式和载体,讲好赣鄱文物故事。完善非遗保护传承机制和工作体系,创新开展“非遗点亮生活”江西行动计划。
创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化旅游强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创新文旅与乡村、工业、商务、康养、赛事、演艺等领域融合发展机制,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建立完善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文化单位开展旅游活动激励机制,探索完善支持非遗传承人开辟旅游市场引导政策,创新完善红色旅游发展机制和发展方式,持续开展旅游诚信省建设。全力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机制,唱响“江西风景独好”品牌。构建线上线下、对内对外一体联动的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体系,加快省部共建葡萄牙里斯本中国文化中心,建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驻外旅游办事处、境外新媒体平台联动的江西文化和旅游国际化交流传播新模式。完善入境游工作体系,建立旅游城市联盟、友好城市、境外旅行商等常态化对接机制,持续办好“如画江西 风景独好”境外文化旅游推广季活动。深化区域合作畅通入境游客来赣通道,加强入境游便利化改造,让“如画江西”成为国际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