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业花开香满园 万千气象聚德安

  德安县城一角

  德安零碳产业园

  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

  江西互利织染有限公司

  华旸智显光电产业园一隅

  德安县政务服务中心

  火热的建设场面、忙碌的生产车间、现代的产业场景……如今的德安,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滚滚热潮。

  近年来,德安县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纺织服装、装备制造2个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1个纺织功能面料省级特色产业集群,4家企业获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认证,2家企业获3A级“两化”融合贯标认证,12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企业获评省级潜在瞪羚企业,万年青智能制造大数据平台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富煌钢构、英利能源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动能转换 迭代转型  工业经济多点开花

  走进“国内最先进、江西第一家”数智涡流纺车间——江西德鑫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1.6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上百台纺纱设备自动运转,企业从投料、纺纱到成品打包全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

  “与普通环锭纺相比,涡流纺生产效率整体提升36%,劳动生产率提高80%,能效提升50%。即便在黑灯的情况下,作业区域仍可高效运转,实现24小时‘在岗’。”江西德鑫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永华说,作为江西省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产品在国内占有5%左右的市场份额,目前正在建设三期涡流纺项目,计划引进150台涡流纺设备,建成投产后企业总产能可达72万纱锭,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0亿元。

  同为纺织企业的江西互利织染有限公司集合整经、穿经、织布、印染、涂层等环节,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高速喷水织机2500台、加弹机30套、分条整经6套、自动穿综机5台,是江西省最大的全产业链纺织企业。通过借“数”产业大脑,企业打造了全流程智慧纺纱工厂,基本实现零库存积压与生产延误,目前企业数字化水平达L6级。

  江西华旸科技有限公司集液晶显示面板、触控液晶显示模组、控制电路板等全产品链条自主研发生产为一体,拥有江西省内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单色无源液晶面板生产线,以及多条全自动液晶显示模组产线、进口SMT贴片线和9000平方米的百级千级高等级洁净车间。其生产的光阀显示屏、超宽温显示屏代表业内一流水平,并远销海内外。该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由生物质电厂热电联产、光电储能智慧充电站、重卡物流风光储充放一体化电站、低速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组成的德安县零碳智慧新能源项目,旨在实现从传统化石能源向绿色新能源的蜕变。其中,生物质电厂采用德国西门子高温超高压汽轮发电机组和拥有低氮燃烧技术的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源转换效率达34%,领先国产生物质发电机组。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处理农林废弃物27万吨,实现碳减排35万吨,带动近5000台燃油重卡更新改造,引领本地产业朝着绿色、零碳方向大步迈进。一个个项目马力全开,正为德安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数字赋能 平台聚力  基础保障不断夯实

  在江西华远针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线全力运转,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赶制订单。在公司中控室的监控大屏上,一幅依托中国联通5G智慧工厂打造的现代化生产画卷展现在眼前。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应用,从工厂订单趋势到成品日产量,再到耗能情况,各项数据都尽收眼底。

  “集控软件存储了所有的成熟工艺路线,一键启动便可自动完成像注水、温控、面料印染等一系列操作。”据江西华远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泽亚介绍,依托智慧印染系统,企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节约了30%以上,生产能耗成本下降了10%。“现在我们可以做到2克布与2吨布的单位成本相同。”

  江西华远针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织造、精加工、自主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纺织面料加工企业。在其位于德安的生产基地,仅有员工300余名,但每日最高可产100万米面料,存有500多个品类的现货。

  高效产出的秘密,在于德安县联合中国联通江西省分公司打造的纺织服装“产业大脑”平台。

  纺织服装产业是德安县首位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纺纱、织布、染整印花、服装加工和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但是,仍有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生产方式,集约程度较低、产品同质化较重、核心竞争力较弱。

  为打通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难点堵点,德安县加快印染企业整合集聚,联合中国联通江西省分公司成立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建成全省首个省级纺织服装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纺织服装“产业大脑”驾驶舱1.0,实现产业数据沉淀超1000万条,服务企业30余家,接入企业50余家,接入设备超5000台,部署“小、快、精、准”数字化转型产品65款。10月,该县纺织产业大脑成功入选2024年度首批省级“产业大脑”建设名单。

  针对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该县引进德安景能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五统一”项目。作为丰林工业新区印染企业相配套的基础项目,“五统一”项目可实现园区企业统一供热、统一供水、统一集中污水处理、统一集中污泥处理、统一中水回用。

  据了解,“五统一”一期项目规划建设供汽能力共约200吨/小时的热电联产配套机组、日供水能力为2.5万吨的供工业水站、日处理能力约为2.5万吨的污水预处理站及配套日处理能力200吨的污泥处置设备和日处理能力约1.62万吨的中水回用系统,预计全部建设投产后可辐射周边6公里范围的各个纺织企业,实现园区企业经济、环境效益双提升。

  精准招引 跟踪服务  投资兴业磁场强劲

  今年4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举办的德安县纺织服装产业招商推介会上,来自江苏、浙江等地的70余名企业家与落户德安的企业家代表共话合作愿景、齐绘发展蓝图。“德安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巨大。”苏州金尚豪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春生说。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引。德安县突出招商引资的拉动作用,打造“26+1+1”的招商新体系,即26个重点招商组团、1个商会招商团、1个首位产业招商团,围绕“5链2群”,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商会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等,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集聚化水平。其中,首位产业招商团由县领导带队,常驻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地和产品集散地,开展敲门招商,与意向客商建立一对一专人服务对接机制。

  产业项目进来后,如何留得住、落地快?德安县接续实施招商项目“双强攻”、制造业“5210”、制造业攻坚行动,打出工业强县组合拳,从项目招引落地、前期谋划,到开工建设、达产达效,提供全流程、全链条保障,让重大项目成为增强发展后劲的现实生产力。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一批批优质项目落地开花的背后,是德安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项有力举措。近年来,该县打响“选择德安 就是心安”的金字招牌,为企业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11月,德安县“安心云”2.0升级版微信小程序正式发布。依托小程序,各类政策文件一目了然,工商登记、工程报批等10余项高频事项可一键直达,企业的咨询、建议、求助、投诉等能及时反馈至有关部门。

  在德安县政务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项目全流程多元化服务需求,积极打造增值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查询、申报和资金兑付“一网通办”等增值服务。“我们通过整合金融、司法、政策人才等部门资源,设置惠企兑现、人才服务、产业链服务、法律援助、司法公证、金融服务等特色窗口,打造一站集成的线下企业服务专区。随着改革推进,后期会持续纳入更多增值服务板块。”德安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131名帮扶专员奔走于企业、工地,272个问题在政企座谈会上得到解决,29项“不见面开标”顺利完成,6宗不动产登记实现“交地即交证”,163家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招聘到心仪员工……“选择德安 就是心安”成为德安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

  扬帆破浪正当时,策马扬鞭踏新程。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德安县将不断向高攀登、向新发力、向前而行,以工业经济的生动实践展现担当作为,为加快打造“三区两点一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过 超/文   徐浩儒/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回顾奋进路 展望新征程
   第05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瑞昌市
   第06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浔阳区
   第09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彭泽县
   第10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濂溪区
   第11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湖口县
   第12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永修县
   第13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德安县
   第14版:视线
   第15版:智库
   第16版:回顾奋进路 展望新征程
   第17版:专题
   第18版:教育
   第19版:资讯
   第20版:产经
工业花开香满园 万千气象聚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