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邱 玥 陈记昌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牵动亿万家庭的重要民生关切。
今年以来,萍乡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实际情况,依托医疗卫生资源和保健资源,采取公办公营、公建民营、民办民营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积极推进医养、医育“两医融合”,让“朝阳”蓬勃、“夕阳”绚烂,为人民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房间宽敞明亮,设施设备齐全,医生和护士穿梭于各个房间开展例行诊疗,护理员细心地照顾老人们吃饭……这是记者在萍矿总医院高坑院区的润颐年医养结合中心看到的场景。
“我们以萍矿总医院的医疗技术为依托,将高坑院区的医疗服务和护理院的养老服务深度融合,让老人们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润颐年医养结合中心负责人黎婉霞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已开放养老床位420个。“我们还开通了就诊绿色通道,极大地方便了院内老人看病就医。”萍矿总医院高坑院区院长巫文勋介绍,一旦老人出现紧急情况,3分钟内高坑院区的医生便能赶到。如需前往总院治疗,也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送到总院的相应科室就诊。59岁的杨爱贞因突发心肌梗死,通过绿色通道很快就被送往总院接受治疗,她感激地说:“在这里养老很安心、很幸福。”
“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萍乡市大力推动优质医疗与养老资源整合。”萍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科科长肖艳表示,该市一方面鼓励医疗机构投入建设或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提供优质医养结合服务;另一方面引导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协议,设立医务室,补齐养老机构医疗资源缺乏的短板。“截至目前,萍乡医养签约率达100%,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起‘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居家有医’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医养融合”日新月异,“医育融合”亦如火如荼。萍乡市先后出台《萍乡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支持医疗机构提供托育服务,针对符合条件的托育机构,拿出真金白银进行补助。“妇幼保健院+托育中心”“托育中心+医院签约服务”等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在萍乡大地渐渐推开,实现了医、教、育全方位融合。
“小朋友张开嘴,看看你的舌头。”“打开小手,让老师检查一下。”每天早上,儿科医生杜玉辉都会准时出现在安源区妇幼保健院托育中心三部门口,为小朋友们进行入园晨检。走进托育中心保健室,记者看到,数名小朋友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中药足浴。“我儿子抵抗力弱,晚上睡觉经常醒,自从在托育中心进行中药足浴后,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市民卢女士说,“孩子在这里我十分放心,我把小女儿也送过来托育了。”
“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专业优势,提升托育机构的照护服务质量,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萍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科科长肖小龙告诉记者,萍乡市多措并举推进“医育融合”:派遣专业儿科医生前往托育机构驻点服务,开展小儿推拿、中医理疗、传染病防治等;强化婴幼儿健康管理,完善健康监测、健康体检、生长发育监测等资料;在医院和托育机构间搭建绿色通道,确保患病婴幼儿得到快速诊治;等等。
“目前,依托市妇幼保健院建立的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已经动工建设,相关部门将大力支持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社会需求建设托育机构、托育服务驿站、托育点等,为全市更多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照护服务。”肖小龙表示。
“一老一幼”最关情,“一朝一夕”系民心。萍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黄云章表示,即将出台的《萍乡市医养融合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萍乡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萍乡市医养和医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预计到明年底,城镇“10分钟社区生活圈”医养融合服务和托育服务设施配置率均达到60%以上,城乡社区“15分钟医养融合服务圈”和“15分钟托育服务圈”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