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唐文曦
“乡亲们,为了营造干净整洁的街道环境,有没有人愿意周末和我们一起清扫街道?”近日,共青城市甘露镇米粮铺社区尚书房理事会理事长万滚金,将一条倡议清扫街道的消息发布在小区微信群里,很快就有20余名热心群众报名参加。
去年,甘露镇积极推进基层网格治理“多网合一、一网通办”,构建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环境整治为一体的多网融合工作格局,采取群众自荐和组织任命等形式,成立了97个屋场理事会(居民理事会),实现辖区村(社区)全覆盖,发挥429名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网格员等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参与治安巡查、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垃圾分类等工作。
创业社区万象新天小区原物业公司因管理不善退出后,小区环境卫生一度堪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理事会、业委会、社区、居民代表聚在一起开会协商,决定实行居民自治。如何自治?理事会成员上门入户收集居民意见,最终确定了每户每年缴纳180元卫生费的方案。这一方案得到了居民的广泛支持,自此小区形成了“管理自主、财务公开、成果共享”的自治模式。
甘露镇通过召开屋场理事会、居民理事会,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部纳入议事协商范畴,使之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对于现场难以决断、比较复杂的问题,梳理成问题清单,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在乡村振兴方面,甘露镇也充分发挥了理事会的积极作用。前山村横屋李家屋场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理事会成员与村民坐在一起召开议事恳谈会,集思广益。经过考察调研,最终决定发展蛋鸡养殖项目,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群众和脱贫户的收入。
“通过创建屋场理事会、居民理事会,甘露镇形成了以群众自治为主的治理新貌,让自治、善治能量得到不断积聚,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甘露镇党委书记胡胃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