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小学校陆续开学,多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AI技术重塑传统课堂

  2月14日,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苏州站)活动举行。本次活动以“共启AI+ 新质赋未来”为主题,吸引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李 博摄

  2月14日,观众参观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包括我国AI公司在内全球数家科技公司竞相发布了其人工智能模型的最新版本。目前,我国正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与教育教学等,让各行各业与全社会共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

  近日,各地中小学校陆续开学。新程启航,踏入满眼春意的校园,哪些新气象令人眼前一亮?记者采访了解到,北京、重庆、广东等地精心谋划开学工作,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新路径,以满满新意“打开”新学期。

  中小学校园刮起“AI风”

  “逐光而行,笔下生花”“以书为盾,披荆斩棘”……开学首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内宽达10米的“红包墙”惹人注目,学生们兴高采烈地领取“独家祝福”。

  “这些纹样精美的红包都是由AI设计的,里面装着印有祝福语的书签。”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介绍,开学前,全校400余名任课教师借助AI工具,输入“开学”“祝福”等关键词,根据学科特点生成个性化红包设计,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传递师生情谊。

  新学期,多地中小学校刮起“AI风”。

  在重庆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AI技术正在“重塑”传统课堂。“课前,利用智慧教育资源库快速形成个性化教案;课中,通过视频展示、随机抽问、抢答等互动功能讲授教学重难点;课后,结合反馈数据生成每个孩子的学习记录。”礼嘉实验小学校长江均斌说,AI助推个性化精准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AI既可赋能教育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一课”。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建设与应用,因地制宜打造“AI课程包”。

  “提示词是我们向大模型输入的指令或问题,用于引导其生成符合需求的文本、代码等,例如,‘请使用人教版必修2世界人工分布图总结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开学第一课上,地理教师韩忠颖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提示词,引导学生们探索智能时代的学习方式。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马占宇认为,AI时代,人机协同成为新的趋势,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在此背景下,教育需突破传统学科边界,从“知识传授”向“能力传授”转型,培养学生运用智能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融合”推动课堂“焕新”

  今年1月,深圳小学生数学期末考卷曾引发舆论热议。新课标背景下,面向情景化、跨学科等命题新趋势,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如何同步“更新”?

  开学第一课,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六年级的每位同学都领到了一张《生物统计表》,他们将围绕“生物多样性”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为期三周的生物奥秘探索之旅中,孩子们穿梭于校园角落,寻找昆虫的偏好栖息地,统计生物种类、绘制分布图。

  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红岭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至少要完成18个跨学科主题的学习。“自然界中许多引人入胜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数学规律。比如,树叶的长宽比值越大,其形状越狭长。我们通过开展探究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从知识的‘储存者’变成‘创造者’。”红岭实验小学校长臧秀霞说。

  近年来,“跨学科融合”已成为多地中小学校课堂“焕新”的关键词之一。

  “勾画文中描绘画作的句子,并展开想象,再借助AI工具生成一幅你心中的《斗牛图》。”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的六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何倩正在讲解文言文《书戴嵩画牛》。她发现,孩子们对这幅画作格外感兴趣。

  “看似是一堂语文课,实际上融会了美术、历史、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树人景瑞小学副校长周洁琼说。

  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华表示,融合技术的跨学科教学已成为景瑞小学的常态,今后,学校将持续推进数字技术与跨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强化课堂和生活情景的链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鑫认为,跨学科融合教育是教育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小学跨学科教学模式不断涌现,随着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推进,学校可以将不同学科的核心知识与关键技能有机融合,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新华时评

  协同创新跑好人工智能发展“接力赛”

  近日,深圳、苏州等多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宣布部署应用DeepSeek,以开放姿态拥抱人工智能全栈技术和产品体系创新,赋能千行百业。这种跨地域、跨领域的协同进化,正在打破传统产业链的线性结构,编织出更加立体、灵动的创新网络。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不是孤岛上的“独角戏”,而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薪火相传的接力跑。每一步跨越,都是前一步的前行;每一次突破,都是“集齐最硬鳞甲”、根植于深厚技术积淀的耀眼攀升。

  从DeepSeek的部署轨迹可以看到,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已形成“基础设施共建-技术要素融合-创新生态共享”的递进式路径。当京津冀的算法突破能即时转化为长三角的制造精度,当西部的算力资源可无障碍支持东部的数据处理,城市群的差异化优势,正在拼接出中国人工智能协同发展、接续奋进的完整图景。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路径证明,要构建持续创新的永动机,就要打造开放的技术标准、共享的数据资源、协作的研发机制,为千百万创业主体在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开拓更充足的发展空间。

  当前,“算法+硬件+数据”的创新范式组合,正在书写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叙事。从华北的煤矿到西南的电厂,从吉林大学明察秋毫的“教师助手”,到浙江智能医院里精准专业的“医生搭档”,再到上海街头眼观六路的自动驾驶网约车“老司机”,在一系列细化推进举措的助力下,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正在向纵深发展。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站在技术革命的潮头回望,DeepSeek的突破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它提醒我们:当每个创新主体都甘做后来者的阶石,当每次突破都能转化为产业公用的基础能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必将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超越之路。

  行业资讯

  全球科技公司竞相推新款

  ❶

  1月20日,中国深度求索公司发布其最新开源模型DeepSeek-R1,这一模型在技术上实现了重要突破——用纯深度学习的方法让人工智能自发涌现出推理能力。

  ❷

  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旗下的xAI公司当地时间2月17日晚上正式发布最新人工智能模型Grok 3,该模型引入了包括图像分析和问答在内的高级功能,支持社交媒体平台X上各种功能。

  ❸

  法国米斯特拉尔人工智能公司发布了最新版本的开源人工智能助手Le Chat。可帮助用户获取新闻、管理日常生活、跟踪项目、上传和总结文档等。

  ❹

  美国谷歌公司2月5日宣布推出多个“双子座2.0”系列模型的优化版本,其中包括“双子座2.0闪电”模型以及该模型的经济版和实验版,所有这些模型都将提供多模态输入与文本输出。

  ❺

  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1月31日推出了最新推理人工智能模型o3 mini的版本,并称其是该公司推理模型中最具成本效益的模型。

  (综合新华社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中小学校陆续开学,多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外交部:~~~
~~~
~~~担心被边缘化,欧洲或被迫推进战略自主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资讯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三农
   第12版:公益广告
AI技术重塑传统课堂
中拉合作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首个东盟国家旅游团免签入境云南西双版纳
美俄互动 欧洲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