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峥嵘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光华
“福园小区路面有个窨井盖破损,居民反映后,我马上通过手机‘社区智管家’平台上报,区城管局第二天就进行了更换。”近日,新余市渝水区新钢街道公园北村社区网格员彭会兰告诉记者,“群众非常满意,还特意跑到社区来感谢。”
新余市以改革精神大力实施治理强基战略,推动社会工作走深走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探索新兴领域党建新路
“这里有饮水机、微波炉、空调等设备,累了可以歇脚,遮风又挡雨,真的很贴心!”临近中午,外卖小哥朱海军走进位于新余城区赣西民俗风情街的暖“新”驿站,享受难得的惬意时光。
针对新就业群体人员分散、流动性大等特点,新余市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等阵地资源,升级改造了40个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可饮水、可热饭、可歇脚、可充电等服务。此外,该市出台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若干措施,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发放“愉快骑”小区通行证,打通网约配送“最后100米”;建立健全诉求直通机制,为新就业群体协调解决保险缴纳、行车办证、交通赔偿等问题200余件;定期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义诊义检、法律解读、咨询受理等服务。
新余市有网络主播3000余名,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专职网络主播300名。如何开展网络主播群体党建工作,推动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去年8月,新余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出台推进网络直播行业和网络主播群体党建工作若干措施,为网络直播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该市成立全省首个市级网络直播行业党委,建立基层党支部6个,实现行业党组织应建尽建。
在此基础上,新余市围绕推进“E心向党、热播新余”党建品牌,加强对网络直播行业的政治引领,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有效促进了直播电商产业健康发展。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以前村里公示栏张贴的海报,我们只看懂个大概。现在有了‘众厅说理’,政策宣传员每月给我们详细讲解,小到村里的财务收支,大到国家最新政策,简单明了,大伙都听得懂,有啥疑惑也能第一时间得到解答。”分宜县操场乡山泗村村民钟湖南说。日前,在该村“众厅说理”理事会的主持下,村民们围在众厅的公示墙前,听村委会会计钟小刚讲解政策。操场乡创新打造“众厅说理”模式,每月组织村民围绕家事、村事、公益事进行集中说理,为群众反映急难愁盼问题开通便捷渠道、提供解决途径,实现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群众管。
新余市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将其纳入全市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和工作部署,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经验做法。去年,该市出台《新余市推进治理强基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了更好的抓手。
为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新余市明确25家责任单位、30项重点工作,持续加强跟踪问效。该市集中开展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回头看”,推动村(社区)清理不符合规定标牌(标识)6600余块、不合理事项20项、不应出具证明25项。
与此同时,新余市委社会工作部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员额管理、动态补缺,健全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和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全科社工”认证办法。“如今,我们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待遇更有保障,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上门入户服务群众。”新余高新区聚龙社区党支部书记胡红说。
擦亮“新余有爱”服务品牌
每到节假日,仙女湖景区总会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游客们发现,一群“红马甲”或热心为他们指路,或捡拾路边垃圾,或进行文明旅游劝导,或细心解答游客的疑问……这些志愿者为“新余有爱”写下生动注脚。
《新余市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具体措施》出台,梳理7大体系31条任务目标,全市共打造各类志愿服务阵地600余个,对31个志愿服务项目进行扶持,打造了“益家和”婚姻调解、“榆常青”关爱农村独居老人等服务品牌。近年来,该市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200余场,覆盖群众近40万人次;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去年330余人通过社工考试。
为持续完善志愿者权益保障,新余市委社会工作部在全省首创“守护行善者”公益行动,联合市慈善总会实施公益募捐项目,为全市注册志愿者统一购买专属保险。通过各种关爱行动,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快速发展。目前,新余市共登记备案志愿服务队伍2000余支,志愿者实名注册37.4万名,其中党员志愿者1.5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