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我与兴国县鼎龙乡杨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佐泮正式“结亲”。第一次上门,我就坐了一天的“冷板凳”。
“李伯,从今天开始我就是您的帮扶干部了,我叫曾博文,是县纪委监委的干部。”我热情地向李佐泮打招呼。
“嗯。”李佐泮眼睛都不抬。
“李伯,现在养鸡养鸭有产业补助,我帮您申报吧。”
“随你。”一副近乎冷漠的态度。
过了大半年,这种情况依旧没有改观。虽然屡屡碰壁,但我还是认真做好帮扶工作。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决定拿出平时工作的钻劲,把这件蹊跷事彻底弄清楚。直到有一天,我和另一户贫困户闲聊时得知,原来李佐泮的儿子患有小儿麻痹,一次和李佐泮闹矛盾后离家出走,几年都杳无音讯。从那以后,他的脾气越来越古怪。
了解真实情况后,我决定帮他找儿子。得知我要帮他找儿子,李佐泮佝偻的身子一下子挺直了,目光也多了一丝神采,对我也热情起来,邀请我坐下来慢慢聊,在我离开时罕见地握住我的手说了一句“谢谢”。
我马不停蹄地帮李佐泮在公安、民政等部门登记了他儿子的信息,又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寻亲网站等平台发布寻人启事。因为小李失联多年,找人的难度像大海捞针,附近的市县偶有传来有人酷似小李的消息,我都不厌其烦地带着李佐泮驱车百里去认亲,但一次次地失望而归。折腾多次以后,李佐泮反倒安慰起我来:“你真的很有心,找孩子的事就算了吧。”
李佐泮态度的转变让我感到欣慰,也重振了我的信心。李佐泮的家越来越整洁干净,对乡村干部态度也越来越和气,还计划着第二年多种一季水稻、多养点鸡鸭攒些钱。
2019年11月15日,事情有了转机。一天中午我接到了民政局的来电,在和我核对小李的身份证号码和体貌特征无误后,他们告诉我,由于长时间在外流浪,小李的精神出了点问题,被市精神病医院收留了一年多。
一夜未眠的我带着李佐泮和他妻子早早在民政局等候。当小李走下车时,他们紧紧抱住儿子,喜极而泣。儿子回来后,李伯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在政府的帮助下,在2019年底顺利脱贫。
如今,我还不时接到李佐泮的电话。听着李伯在电话里兴奋地诉说着以后的美好生活,我也思绪万千。是啊,李伯的生活肯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而对于我们帮扶干部而言,只有用真心真情解决困难和问题,才能获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点赞。(曾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