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治安防控有了“好帮手”

大余县推行“一村一辅警”增强百姓获得感
池江派出所给驻村辅警发放电动车,便于辅警巡逻。

  本报记者 邹晓华 文/图

  辅警,被称为民警的“好帮手”。今年9月份,大余县在赣州市率先全面推行辖区派出所“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组建一支130人的辅警队伍,在全县11个乡镇120个村(社区),协助民警开展工作,编织起一张更加牢固的大余乡村“平安网”,农村群众获得感大大增强。

  “通过实施‘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警务关口前移,拉近了为民服务距离。同时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打通了农村治安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警力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的基层警务工作新格局。”评价全面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给当地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大余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走村串户,为保一方平安尽责尽力

  “有困难直接找辅警帮忙,快的话几分钟就可以赶到,真是太方便了!”说起村里的辅警,池江镇兰溪村村民陈女士竖起大拇指。如今,大余县的驻村辅警,成了农村和谐以及村民安全和幸福的守护人。

  池江镇兰溪村以往偷摩托车、偷狗等现象较多,开展“一村一辅警”试点一段时间后,村里未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也没有发生一起电信诈骗事件,群众的安全感得到明显提升。“我们辖区经济比较活跃,矛盾纠纷相对较多,村干部压力因之也大。但自从有了驻村辅警,我们感觉有了好帮手,不少矛盾纠纷在辅警的协调下都能得到及时化解,不仅村里的盗窃案件大幅下降,而且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少了许多。”谈起辅警带给村里的变化,新城镇王屋岭村党支部书记叶龙飞感慨道。

  以前虽然每个村也有驻村民警,但是民警要负责接处警、值班备勤、办案等工作,很难做到警力完全下沉,导致社情民意难以掌握,纠纷排查无法到位。“现在每个村都有专职辅警,安全感增强的同时,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大增加,警民关系更加融洽。而派出所民警也从大量的一般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办案。”池江派出所所长吴芳喆对记者说。

  适应变化,夯实农村社会治理根基

  如今,随着青壮年进城务工,乡村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社会治安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便乘虚而入,干些偷鸡摸狗和祸害村民的事。为了让农村群众安居乐业,大余县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适时补齐农村治安防控短板,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全面实施“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县政府专门下发《大余县“一村一辅警”建设工作方案》,在赣州市率先全面推行辖区派出所“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在各村(社区)的党员、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和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中优先选拔,为全县120个村(社区)配齐了130名辅警,并在每个行政村、社区设立警务工作室。县公安局局长吴德权介绍说:“‘一村一辅警’,让服务与百姓更近,让民警与村民更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村一辅警”机制推行三个月以来,全县驻村辅警入户走访2万余户,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万余份,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93起。通过快速响应处理,派出所与各村(社区)的工作配合更为紧密高效,从而打造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农村社会治安控制力及农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民生
   第10版:评与论
   第11版:安居
   第12版:综合
“洗”出来的幸福人生
砂石临时堆放点无证经营
跨年夜南昌地铁延长运营时间
在铁路沿线配备安全“电子眼”
用勤劳过上幸福生活
农村治安防控有了“好帮手”
当好“三员”助力环境整治
“六个共建”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