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减负须久久为功

  晏承北

  只有上级职能部门与基层之间做到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才能真正减轻基层负担

  开会少了,干工作时间多了;检查督导少了,并且不是光问责;评比排名的活动少了,大部分检查能够替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近媒体调查显示,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基层减负的过程中,一系列实打实的具体举措落地生根,为广大基层干部切实减轻了负担。但一些现象表明:改进作风永远在路上,基层减负,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最终都要依靠基层干部穿针引线、落到实处。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干部奋斗在第一线,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对基层干部,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关爱。

  经过持续努力,一大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得以破解。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地方形式主义的老问题没彻底解决,又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表现,甚至改头换面、隐形变异。比如,有的地方发文件“红头”变“白头”、纸质稿改电子版,实际发文数量明降暗增;有的玩文字游戏,变监督检查为调研指导;有的虽然推行“无会月”,实则只是简单把这个月的会议移到下个月;等等。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离群众最近的基层干部,更应该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上来。因此,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把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一抓到底。

  少一些“甩手掌柜”。一些基层干部反映,需要签字的“责任状”名目繁多,将“逐级履责”变成“层层卸责”,让他们感到“压力山大”。“甩手掌柜”多了,遇到矛盾往上推、落实责任往下移,出了问题把板子打到基层,直接导致一些基层干部出现“多做多错、不如不做”的思想,甚至被迫以形式主义落实形式主义。基层减负,关键在上级。只有上级职能部门与基层之间做到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才能真正减轻基层负担。

  多一些包容与理解。当前,各种“问责导向”的纪律约束较好发挥了秩序维护、压力传导的作用,但必须完善问责与关怀互动的基层队伍激励机制。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基层干部在改革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拐错弯”“涉险滩”,倘若缺乏完备的关爱体系和容错机制,就会导致基层干部出现压力型紧张、职业倦怠等消极心理,影响基层干部的斗志与士气。所以,要准确把握容错纠错机制的政策界限,该“容”的大胆“容”,该“纠”的及时“纠”,让基层干部吃下“定心丸”。同时,在激励机制上进一步改革,充分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干劲和斗志,从而在基层担当有为、建功立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民生
   第10版:评与论
   第11版:安居
   第12版:综合
读懂“民”字背后的深意
努力成为“行家里手”
以匠心筑就成才梦想
发挥教育惩戒育人功能
基层减负须久久为功
“网红”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