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舒琴
彰显人性化 让就医更舒适
引进自动摆药机、手术机器人,配置手术服装行为管理系统……省人民医院红谷滩院区自去年5月全面运行以来,不断提升“软实力”,大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带给患者就医新体验。目前,省人民医院红谷滩院区与隔江相望的爱国路院区呈现“一江两岸、一院两区”的新发展格局,让更多群众享有优质医疗资源。
冬日的南昌,晴空万里。位于凤凰洲的省人民医院红谷滩院区大楼,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亮眼。
“走进门诊大厅,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高端大气,住院环境比老院区好多了,住着很舒适。”前不久,患者李女士在该院区接受了胸外手术,仍在住院恢复的她对新院区的环境、服务感到满意。硬件新、空间大、色调暖……良好的就医环境给广大患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悉,该院新院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是老院区建筑面积的1.4倍,由2栋21层高的塔楼(南北分布)和5层高的裙楼组成,开放床位1500张。院内标识实行目视化管理,清晰明了;建有花园、休闲角、医疗街……新院区入选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和江西省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杜鹃花奖。
除了“颜值高”,医院在服务、管理等方面也与时俱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院为加强疫情防控,引进了消毒、测温机器人。此外,医院免费开放转运车,每日高频往返于新老院区,全程开车用时仅10分钟。
突出信息化 让医疗更“智慧”
在新院区的高标准建设中,一批“硬核”技术成为看点。这所百年老院紧跟时代潮流,配置手术服装行为管理系统(鞋子、衣服都植入芯片,实施指纹识别),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运用PIVAS智能化设备、VR血管介入教学系统,大幅提高了医院的诊疗能力。
“通过加大对移动医护、远程医疗的投入,互动变得更加高效。”该院心内科主任洪浪介绍,新院区心内科搭建的我省首个“基于5G的云端沉浸式冠脉介入手术仿真交互平台”就是智慧医疗建设的一个典型,该平台不仅可以建立高精度仿真虚拟手术环境,还可进一步扩大远程医疗平台的覆盖面,在心血管医师培养及住院医师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8月,心内科依托该平台,首次成功运用VR技术开展心脏介入手术的教学培训。“以前介入手术技术的教学都是‘老带新’,而现在随着平台的运用,可以让冠脉介入医生进行模拟操作,进而高效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也可以保证患者安全。”洪浪说。
得益于智慧医疗的推进,该院心内科取得了快速发展。自2020年搬迁至新院区后,该科室全年介入手术量达18442台,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同时,该院心内科作为全省医学领先学科、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心,正朝着省心血管病医院建设目标迈进。
推进“一体化” 让救治更高效
为进一步提升综合医疗水平,心内科、神经内科、器官移植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重点学科整体搬迁到新院区——各学科设备先进、配套齐全、团队高效的特点令人耳目一新。
和心内科一样,2020年,也是器官移植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学科顺利通过省医学领先学科建设项目验收、获批成为医院的“疑难病症诊治中心建设学科”。器官移植科自2005年成立以来施行的肝、肾移植手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居我省前列,能开展各种术式的肝移植、肾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等。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该院器官移植科主任李新长介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省人民医院就已开展首例自体肾移植术;2009年,开展了省内首例活体供肝肝移植;2019年,开展了省内第一例儿童供肝儿童(8岁)移植……肾移植患者最长存活期25年,肝移植患者最长存活期15年。2020年,该科开展移植手术249例,领跑全省。
“提高综合医疗服务水平,急救能力也是重要一环。”该院副院长霍亚南表示,医院的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房颤中心和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创伤急救中心等“五大中心”在两院区同步布设,打造“一体化”综合救治模式,使患者得到全面、高效、及时的救治。今后,省人民医院红谷滩院区将不断引进“硬核”技术,升级智慧医疗网络,让患者得到更为安全高效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