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元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我们用系统观念谋划推动工作提供了思想和行动上的根本遵循,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一个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形态,都是一个与外界不断交换信息的有机系统;同样,人类社会历史也是一种矛盾运动、前进发展的系统整体。运用系统观念,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办好自己的事,实现既定目标,迫切需要我们自觉运用系统观念去观察事物、把握本质,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立足局部放眼全局,培育和践行整体思维
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系统不是各局部要素的简单总和,而是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依存、包容、过渡,从而耦合成全新的整体效应,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同时,系统又具有层次性,即系统之外有系统,任何一个系统有自身的要素,其本身又是另一个更大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整体思维要求我们思考问题要从“要素论”“眼前论”转向发展的整体性即要素间、阶段间的关联性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提出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就充分体现了整体思维。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差异性,它们之间有着清晰的界限和不同的功能;另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也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都有共同的实践基础、追求目标,体现共同的发展原则,它们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内在联系,使其成为具有高度统一性的整体。
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培育和践行整体思维,在干事创业中自觉从大局看问题,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大局中进行思考和定位,服从全局、顾全大局。
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培育和践行前瞻思维
事物皆有规律,系统也不例外。对立转化、竞争协同、涨落有序、动态平衡等,都是系统的规律。前瞻思维就是一种在立足当前谋规律、着眼未来定目标的基础上推动系统不断发展的思维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好战略谋划。要从大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新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我们党编制和实施的一个又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就是在把握当下社会系统各要素的规律及各要素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制定的顶层设计,用以指导未来国民经济社会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更好地配合联动,不断向前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培育和践行前瞻思维,在干事创业中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见微知著、探求规律,着眼长远、把握大势,从而作出科学性的预见。
立足善始放眼善终,培育和践行闭环思维
从狭意上和单个系统上来讲,系统是相对封闭的。一个系统的动态平衡,就是在既定的轨道上,从起点到终点,再由终点到起点的往复循环。如果大量出现从起点出发一去不复返,终点偏离起点的现象,那么,这个系统就可能遭受破坏。从认识论上看,人的认识系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反复不断的闭环过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重视打通实际工作、基层工作“最后一公里”。这些都体现了闭环思维。
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培育和践行闭环思维,在干事创业中坚持“计划、执行、检查、问效”四位一体的闭环工作流程,疏通“肠梗阻”,打通“玻璃门”,畅通“最后一公里”,有始有终、善作善成。
立足变量放眼存量,培育和践行均衡思维
任何系统,都是在运行中维持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同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内外条件的制约和作用,又维持着系统不断运行的状态。均衡思维就是基于这种认识去指导实践的。
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高速增长中积累的问题,我国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解决和平衡这些矛盾,才能维护整个社会系统的稳定。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的均衡性,深刻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促进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全面发展与全局安全相统一,维护经济社会动态平衡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培育和践行均衡思维,在干事创业中统筹兼顾,补齐短板,防范风险,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局面。
立足自我放眼各方,培育和践行协同思维
系统整体效应的发挥,有赖于各子系统或要素协同联动。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就好,并推动系统向积极方向发展。协同思维体现协调发展理念,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性、协调性、关联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更需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不能畸轻畸重,也难以单刀突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改革的协同度不高,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从政策、关系、要素、流程、思想与行动等方面,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实现了系统性、整体性推进的效果。
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培育和践行协同思维,在干事创业中发挥好个人和集体、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激发相关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谋划机制和强大的工作合力。
立足实际放眼变革,培育和践行创新思维
系统是由各要素连接一起,具有结构性的整体。系统的结构一旦被改变或破坏,就可能导致革新或变异。老系统解体,新系统就会出现。当一个老系统丧失功能或偏离目标,或与其它系统相冲突、相矛盾时,则要考虑改变或解构原结构、设定新功能、建构新系统。这就是系统上的创新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开辟了新的道路、创新了新的理论、形成了新的制度、发展了新的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思维,立足新时代、寻找新思路,解决新矛盾、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提升新水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培育和践行创新思维,在干事创业中坚持问题导向,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增强创新本领,创造性推动工作。
立足域内放眼域外,培育和践行开放思维
任何系统都是开放的。一个系统存在于一定环境,并与作为环境的其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能长久封闭,否则熵值就会渐大,直至系统的消亡。也就是说,系统的封闭是相对的,而开放是绝对的。系统就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当前,全球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因此,必须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实现立足国内与全面开放相统一。要立足国内发展,满足国内有效需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全球视野,更好吸引和利用全球资源要素,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
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培育和践行开放思维,在干事创业中既立足本地区本部门,又跳出本地区本部门,放宽视野、放远目光;既要千方百计“走出去”,善于推介、宣传自己,把自身资源禀赋所具有的势能充分展示出来,也要诚心诚意“请进来”,通过借资金、借技术、借人才,达到“借梯上楼”“引水行舟”的目的。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