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负初心的历史跨越

  江仲平

  (一)

  站在时代的峰峦俯瞰历史,总有一些印记萦绕于心,总有一股力量催人前行。

  巍巍井冈山,滔滔赣江水,永远铭记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长征,共产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建设苏维埃政权的艰辛探索。

  对于点燃革命烽火的红色摇篮,对于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占据着独特地位的革命圣地,对于无私哺育了中国革命的老区人民,党中央始终给予特别的关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让革命老区尽快发展起来,让老区人民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党中央念兹在兹的夙愿。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2016年2月2日,迎着漫天的飞雪,踏着湿滑的山路,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井冈山,深情致敬革命先烈,亲切看望慰问老区群众,仔细察看精准扶贫情况,对江西特别是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寄予厚望重托。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一句誓言千钧重。寒冷的冬日里,总书记的坚定话语给老区群众带来浓浓的暖意、满满的希望。

  拳拳赤子心,殷殷家国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江西这片红土圣地,始终情牵江西老区人民。

  我们不会忘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革命老区送来了实实在在的好政策。

  我们不会忘记,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心贴心的关怀,给赣鄱儿女以巨大的鼓舞;面对面的指导,为江西发展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不会忘记,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提出“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五个推进”重要要求和“要在脱贫攻坚上领跑”厚望重托,令全省干部群众如沐春风、信心倍增。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大爱转化为奋进的澎湃力量。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赣鄱大地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并与全国一道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与拼搏,我们实现了25个贫困县、3058个贫困村先后退出,346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9.21%降至今天的0.27%,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近1亿人彻底告别绝对贫困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殷殷关怀、亲切指导的每一个瞬间、每一段话语,回望4600万赣鄱儿女共同走过的极不平凡的脱贫攻坚历程,奋斗之艰辛,成就之不易,让我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伟大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江西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必将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二)

  历史常常在开启时就昭示了前行的方向。

  走过百年峥嵘岁月,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9100多万党员。每一滴新鲜血液的注入,都要经过纯洁的测试、严苛的检验。然而,在风雨如晦的年代,入党也许只是一段简单的对话:

  “怕不怕死?”

  “不怕!”

  “好,从现在开始,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怕”或“不怕”,简短而严酷,却是一句顶一万句。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把生命留给自己,还是把一腔热血都交给党?考验的不仅是勇气,还有心中的理想和信念。

  “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共产党人之所以慷慨赴义、勇于赴死,皆因为胸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皆因为他们坚守的是人间的正道。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革命先烈为之献身的事业。

  “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光辉著作《可爱的中国》,既是文学的篇章,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戴着镣铐在铁窗边对奋斗意义与牺牲价值的思考。

  “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中国共产党人上下而求索,在江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瑞金杨荣显一家“八子参军,壮烈牺牲”,兴国邱会培一家12口“全家革命,满门忠烈”…… 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征途上,25万余有名有姓的江西籍烈士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奉献牺牲的足迹。我们站立的这块土地,到处都传颂着烈士的英雄事迹,处处都铭记着烈士的不朽英灵。

  一切现实的担当,皆源于历史的责任。“革命战争年代,江西人民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

  赓续红色基因,不负先烈遗志,我们矢志鼓足“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士气,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凝心聚力、尽锐出战,推动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760元增至2019年的11767元,年均增幅11%;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3344元增至2020年的12626元,年均增幅30%,越来越多的“老表”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今天,井冈山神山村中,红军烈士后代不再为生计而发愁,开起了竹制品加工厂,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瑞金华屋村里,百姓告别土坯房,搬进了整齐划一、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新居……见证一张张如花儿般绽放的笑脸,体验一份份如蜜入喉的喜悦,正是对江西脱贫攻坚答卷的最好诠释。(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百年风华,初心如磐。我们奋力书写的这张时代答卷,足以告慰先烈。

  (三)

  一场脱贫攻坚的“中部突围”!

  有人这样评价江西的脱贫攻坚历程。“突围”,形容的便是江西这样一个中部欠发达省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意义。

  历史用相似的弯道和激流来考验闯滩者的勇气与智慧。恰如当年红军长征冲破敌人重重封锁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江西脱贫攻坚战的成败牵动着4600万赣鄱儿女的心,关系着全国脱贫攻坚的大局。

  地处全国脱贫攻坚的“中部战场”,江西80%以上的国土面积是革命老区,其中有54个原中央苏区县、17个罗霄山片区县、25个贫困县,跨越赣鄱南北。

  囿于自然条件及战争创伤,老区群众曾长期陷于贫困,甚至到上世纪90年代,一些山村的群众还在吃“返销粮”。

  江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省,经济底子薄,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没有什么比摆脱贫困更让老区人民感到迫切,没有什么比加快发展更让江西人民感到渴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934年1月,毛泽东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同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来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

  深厚的人民情怀,跨越时空,传承至今。

  顺应人民需求,回应群众心声。我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答好新长征路上脱贫攻坚“时代之问”,让发展的渴望与奋进的激情相互碰撞,迸发出炽热的火花,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

  从2017年井冈山市率先宣布脱贫退出,拉开全省、全国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序幕;再到今天江西革命老区的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取得这一历史性成就,不仅对于进一步推进江西乃至全国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更为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四)

  在历史中产生的问题,只有敢于创造历史的人能够回答。

  “这里发生了激动人心的变化。”

  “这里的生活令人羡慕,这里的减贫经验值得借鉴。”

  从2016年开始,先后有5个批次、来自十多个国家的30多名国际友人走进江西老区,走进瑞金市龙湖村,探究贫困山区脱贫的奥秘,不少人在参观后竖起了大拇指:“你们创造了奇迹。”

  中国的确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为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样本。

  奇迹是怎样创造的?所有思考皆指向一个答案: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共产党,才能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深层逻辑。

  在寻乌县留车村,这一政治逻辑的脉络清晰可见。贫困发生率从18%降到0.12%,这里只用了5年时间。“若不是人财物的集中倾斜、优先安排,留车村只能自生自灭,发展永远是落后的,还是我们的制度好。”村干部的感慨并不夸张,他们算了一笔账:2016年以来,该村获得各级扶贫资金1113.6万元,以2014年村集体经济3万元来算,若仅凭自身发展,需要筹集370多年。

  见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2015年以来,江西构筑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以近乎平均每分钟减贫1人的速度推进脱贫攻坚。赣鄱大地数以千计的贫困村,和留车村一道见证了减贫实践的“中国速度”。

  脱贫速度何以如此之快?攻坚力量何以源源不断?“秘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在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就在于广大扶贫干部的担当奉献,就在于人民群众的自强自立。

  历史会记录这个光荣的时刻:2021年2月2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来自江西的54名个人、40个集体受到表彰。

  8年来,在烟波浩渺的鄱阳湖畔,在林海茫茫的罗霄山脉深处,在丘陵纵横的赣南老区,广大扶贫干部扎根基层,与贫困群众一道啃下“硬骨头”、挑战“不可能”。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鄱阳湖流域超历史洪水的双重挑战,他们扛起了战贫、防疫、防洪三重职责,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把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减贫事业,涌现出无数感人肺腑的事迹。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在脱贫攻坚斗争中,全国有1800多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在这张名单上,就镌刻着60个江西人的名字。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脱贫攻坚还开启了一场改变中国发展面貌、提振亿万群众精气神的深刻变革。久困于穷的人们鼓起了向贫困说“不”的勇气,铆足了“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干劲,增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韧性,迸发出强大的脱贫内生动力,彻底翻越了“贫困大山”。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苦干实干,我们一定能创造新的伟大奇迹。

  (五)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走过了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唯有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党史、感党恩、忆初心、跟党走,才能握紧历史的接力棒,勠力同心,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进。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们唯有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争创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爬坡过坎、转型升级,才能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只是江西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远没有到停下来喘口气、歇歇脚的时候。我们唯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所赋予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一步一个脚印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才能让赣鄱大地不断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对于一场远征而言,难走的总是后半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深度、广度、难度一点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唯有保持坚强的战略定力,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才能带领4600万赣鄱儿女把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实现成就伟大梦想的历史新跨越。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前路崎岖,我们唯有拼搏!征途漫漫,我们唯有奋斗!(执笔人:张天清 范嘉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教育
   第12版:体育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闯出乡村富民新路
我省学校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
萍乡超八成建成区达海绵城市标准
南昌医学院获教育部批准组建
做群众需要的互联网抗疫产品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不负初心的历史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