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清林 熊岩涛
随着医院分科越来越细,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往往要辗转多个科室,不仅看病时间长、治疗不及时,还增加了患者就医成本。为了让更多的疑难病患者及时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最优化的综合治疗,近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通了多学科疑难病门诊,针对就诊的疑难病患者,由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诊疗,以制定更系统、更全面、更优化的诊疗方案。
带来全新就医体验
患者不动专家动,患者只需要挂一个号,将会有多个专家共同问诊。近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学科疑难病门诊以崭新的面貌迎来第一批坐诊的专家团队。
顾名思义,多学科疑难病门诊主要收治病情复杂、单个学科难以治疗的患者,申请该门诊的患者主要涵盖这几类:患者有多处不适,不知该去哪个科就诊;多次就诊,仍不能明确病因者;诊断明确,后续治疗涉及多个专科或治疗效果不佳者;疑难疾病及罕见病患者。符合以上一项或多项的患者,可申请多学科会诊。
据该院门诊部负责人江亦明介绍,在传统治疗模式中,一些疑难病患者往往有可能多次转诊、重复检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患者一旦进入多学科疑难病门诊模式(MDT),可接受来自多个相关科室专家的评估,量身制定治疗方案。不但让患者不用奔波于各科室,缩短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而且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接受最优的个体化治疗,这是MDT区别于传统治疗模式的主要优势。
对医生来说,MDT可以让其从专科思维向整合思维转化,提高对疑难疾病的诊断能力和救治水平。在科研上,也有助于相关诊疗标准的发现及探讨,可促进临床新技术的开展。
诊疗个体化精准化
据介绍,多学科诊疗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国家开始在肿瘤领域应用MDT。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熊建萍介绍,MDT从住院部前移到门诊,和医院学科发展有关。目前,亚专科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该院肿瘤医学中心为例,随着患者疾病谱的改变,各系统肿瘤疾病增多,肿瘤医学细分出了消化肿瘤科、胸部肿瘤科、头颈肿瘤科、肿瘤介入微创科、乳腺肿瘤科等8个亚专科,亚专科分得越细,医生对细分领域研究就越深,但学科之间存在技术壁垒,专科医生对多系统、多种疾病的患者治疗时会很局限,这就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现代医学提出要‘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对诊疗个体化、精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熊建萍教授举例说,恶性肿瘤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和手段,对于特定患者该采取哪种治疗方式,不同治疗方式顺序如何,这都需要多学科专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给予患者个体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此外,肿瘤疾病是慢性病,也是老年病,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病,除了肿瘤科医生,还需要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相关专家支持,让患者获得更优的治疗。
让患者受益最大化
作为省内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不断创新多学科诊疗模式,回归大型三甲医院应有的功能定位,即充分发挥其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目前,该院已成立107个多学科团队,涉及肿瘤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20多个临床科室。
目前,该院多学科疑难病门诊实现了“一站式”便捷诊疗服务,对患者开通绿色通道,让其享有优先挂号、交费、优先抽血、优先检查等服务。接下来将形成信息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多学科联合门诊规范运行机制和质控体系,同时加强门诊多学科会诊的信息建设,并利用信息系统完成对MDT工作运行的各项指标评估。
下一步,该院还将借助互联网医院平台,推广MDT“云诊疗”,进一步扩大MDT外延服务,提高服务时效性与患者满意度。比如,该院肿瘤医学中心与省内大多数县级医院建立协作,线下共享高端放疗设备,对基层肿瘤医生进行免费培训;线上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规范肿瘤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受益的同时,也推动分级诊疗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