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眼睛阅读山河

  □ 袁恒雷

  如今游记成为一种普泛的文体。沈从文、郁达夫、周作人、朱自清等,他们的代表作中不乏游记。及至现当代,刘白羽、贾平凹、余秋雨等一众作家,也多有游记佳作呈现。游记文学,日渐回归人们的视野。

  近年,文坛一位以写游记见长的女作家杨海蒂的亮相,让人们对游记文学有了更多的期待。她新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散文集《走在天地间》,就集中展示了她的游记创作成果。

  杨海蒂文本的成功,首先是做到了处处有“我”,全书灌注了很强的个体性,无论时空如何转换,她永远处于目标前方或核心位置,引领读者跟着她的眼睛、追随她的脚步徜徉于天地之间。

  杨海蒂对于目的地是不“挑食”的:高原、梯田、遗址、山峰、古镇、海岛……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也有人们闻所未闻的小众地点,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留有她的足迹。她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对它们进行重新打量;她以自己独特的文笔,对它们进行文化塑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和行是互为补充的。在行走中,如能体现出丰沛的学识积累,则会带给读者以“行走”更多思考与收获。

  杨海蒂的笔下正是如此,让我读时不由惊叹她对于考古学、地质学、民俗学、生态学等的涉猎之广和博闻强记。她摈弃刻板单调的“掉书袋”式陈述风格,有时候,她以某学科定理做引领中心句,有时候,她会铺陈系列现象然后得出某项结论……不仅开阔了读者的眼界,还让人觉得:她正化身为一名金牌导游,以文字为我们进行精彩讲解。

  这种多角度的讲述,脱离了走马观花式的窠臼,读者也“听”得津津有味。

  最初读到杨海蒂作品时,我和许多读者一样,以为能写出这等英气文字的作者,应该是关外塞北的一位巾帼豪侠,不料她生长于“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赣地萍乡。杨海蒂热爱故乡,却审慎收录写家乡的文字——也许是“近乡情更怯”的心理使然吧。

  江西人杰地灵,千年文脉不衰,催生出多少名篇佳作。面对这样一片灵秀土地,她浮想联翩,联想起隐居于瓦尔登湖畔的梭罗,联想到韩国电影《冬去春来》中的人生隐喻。“天赐玉山,祝福玉山”,杨海蒂以此句结束全文,正是她对赣地家乡的深情表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建党之路,也是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与春天相约文字间
用眼睛阅读山河
古人植树那些事